方蘅:讓港人當航天員或可促進兩地關係

2023-06-05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6-05 at 12.09.02.jpeg

近日神舟十六號順利升空,標誌國家航天事業踏上新台階,舉國與有榮焉。這只是中國現代化征程其中一個環節,改革開放以來,晉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國脫貧、成功抗疫……中國的成就不勝枚舉。可是,一國兩制之下的香港,非但不以此為榮,還對內地充滿歧視。在神舟十六號升空前不久,就曾發生國泰空姐出言侮辱內地乘客的事,惹來軒然大波。祖國日益昌盛,許多香港人卻感受不到,還恥與內地人為伍,這說明甚麼?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確做到一國兩制,香港和內地在不同的制度下,過着不一樣的生活,當中恍如隔着一道牆。受過往殖民管治的影響,港人普遍崇洋媚外,標榜英文,又因常懷有一種害怕河水干犯井水的心理,對普通話抱持抗拒的態度,對於以往較為落後的內地地區和人民,更常戴着有色眼鏡看待,造成兩地矛盾。國泰空姐出言不遜,正是這種現象的反映。經歷2014年佔領運動和2019年反修例風波,社會裂痕尚未完全修補,軟對抗頻現,以致事件發生後,相關工會竟包庇空姐,認為公司解僱她們是反應過大,完全無視當中的歧視問題和空服人員應當秉持的職業操守。部分人士只知指責內地網民反應過激,卻對空姐的過失輕描淡寫,在在反映港人心中的秤鉈失衡,偏向了一邊。

這並不是單一事件,差不多同一時期發生的取消器官捐贈事件,輿論傾向指責政府系統不健全,令人容易以惡意手法取消捐贈,卻饒過惡意的搞事行為,也是出於軟對抗的心理。

面對這種情況,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不宜以硬碰硬,因為過多的指責只會造成反效果,應採取更多柔性手段,化解矛盾。港人現時之所以有這種軟對抗心態,實是因為不能視香港與國家為一體,只知兩制,不知一國。故此,應該增進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讓港人感受到國家的榮譽就是香港的榮譽,國家的恥辱就是香港的恥辱,兩地應一團和氣,共享國家改革開放的成果。

以往,透過體育賽事曾一度可達致增加凝聚力的效果,直至2008年奧運,港人都樂於為國家隊打氣,奧運賽事更是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的催化劑。可是,體育賽事尚分中國隊和中國香港隊,而隨着兩地矛盾加深,近年奧運能產生的功效已漸漸減少,必須另闢蹊徑。筆者認為,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港人多參與國家事務,過往內地招收港人做公務員是這樣的措施,但還不夠,而且,公務員的身份畢竟較普通,招聘的數量也有限,難以成為焦點。如果港人能成為中國的航天員,在太空漫步,震撼力無疑會較大,影響也較為深遠。

目前,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全面啟動,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10餘名來自香港和澳門的候選人已進入複選。筆者期待可以有港人獲選,並在未來可以看到來自香港的航天員在中國太空站漫步,為國家的航天事業貢獻力量。這對港人會是極大的鼓舞,當可感受到國家的榮譽。

另外,在一國兩制下,港人不用服兵役,亦失去一個服務國家和發揮自己的機會。建議未來中央政府可以選拔一些有志從軍的港人成為解放軍,由年輕人自願應徵。成為解放軍固然不及成為航天員那麼耀眼,但畢竟可令對軍事有興趣的年輕人一展所長,同時亦可增加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當局實應考慮為港人建立特別的徵召制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