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港府輸入外勞要留心的事項

2023-07-03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7-03 at 15.42.25.jpeg

港府推行輸入外勞的計劃,建造業外勞配額上限12,000個,運輸業界8,000個。此外,港府將暫停執行26個職位不得輸入外勞的規定,為期兩年,當中包括售貨員、侍應生、接待員、收銀員等等。

香港在疫情後百廢待興,再加上近年再出現移民潮,本港勞動人口由2018年的368萬人,下跌至2022年的346萬。據港府人力資源推算,預計本地勞動人口供應於未來幾年間,平均每年下降0.6%。港府預計在2027年,勞動人口短缺將達至17萬人,其中,當中12萬人屬基層勞工。

因此,港府銳意「搶企業」及「搶人才」。暫時來說,香港經濟尚未走出谷低,但通脹率可控。同時間,本港建造業界及運輸界的勞動人口供應明顯不足,港府修訂輸入外勞計劃,實是無可厚非。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港府亦曾探討過為建造業界輸入外勞,但都會受到業界勞工的強烈反對。但此刻港府舊事重提,卻顯得水到渠成,到底是何緣故?

過去20年來,本港地產市道暢旺,發展商都不太介意建築業界的工會反對輸入外勞。一來、港府對發展商外判項目並沒有嚴格的監管,承建商可不斷外判下去。發展商的風險由層層疊加的承建商分擔了。二來、即使業界反對輸入外勞,本地勞工連年加薪,即「麵粉」的價錢大幅上漲了,但最終發展商始終是「貴買貴賣」,不太艱難的便可以把「麵包」的價錢抬高。簡單來說,資本家不太介意本地工會阻止輸入外勞及本地勞工「坐地起價」,因為樓價連年上升。在地產市道興旺的時候,「麵粉貴」更是「麵包加價」的最佳藉口。

但所謂時移世易,在本港地產市道裡,「麵包」的價錢開始回落,資本家也開始介意「麵粉」價格太貴了。此外,如今連某些承建商及外判都已經出現經營困難,利錢太薄,人工太貴,人手又不足的情況下,建築質素亦開始出問題,最終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發展商。在這情況下。本港建築業勞工界別當然仍反對輸入外勞,但資本家理應舉腳贊成,不再是愛理不理的態度了。

建築業及運輸業界的人手短缺情況,可以算是香港社會的一個縮影。其實各行各業都面對相近似的情況。因此,港府的輸入外勞計劃,實是無可厚非。

但值得大家關注的是,港府除了在建築及運輸業界下功夫之外,還一口氣暫停了26個職位不得輸入外勞的規定,當中包括售貨員、侍應生、接待員、收銀員等等。所涉及的範疇比較廣,步伐亦比較急。

港府輸入外勞,當然可以解決各行各業眼前人手短缺的問題。但經濟形勢複雜無比,我們對後市亦不能太樂觀。2023年初至今,本港出入口急跌,旅遊業、酒店業及零售業的復甦亦未如理想,在高息環境下,地產市道低迷,正是山雨欲來之勢。香港某些行業有人手短缺的問題,但同時間其他行業卻開始出現零星的裁員潮,且有逐漸升溫之勢。

shutterstock_1927076231.jpg

舉例說,當港府允許售貨員、侍應生、接待員及收銀員等等職位輸入外勞後,若本港一眾白領失業後,連當收銀員的機會也可能被內地及海外應徵者搶去。此外,在經濟衰退期間,應屆畢業生未必可以立刻得到理想的工作,但港府把這26個職位的機會完全開放後,則本地畢業生連「投入社會」及「騎牛搵馬」的機會也沒有了。

由此可見,在開放勞動市場的同時,我們始終要顧及本地勞動人口的利益。港府注意到某些工種長期缺人,但亦應該留意到其他工種可能將會被大幅削減或永久消失。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要小心處理輸入外勞後所引起的社會矛盾問題。一直以來,每當本港有社會問題爆發,坊間都會說成是中港矛盾。

港府在銳意輸入外勞的同時,亦應該有更多細化的措施及配套。例如,港府如何確保本地勞工可以得到優先的機會?當大量引入外勞後,香港社區又能否容立這麼多人?本地人、海外及內地勞工的居住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少數族裔社群一直因為政策及結構性上的忽視造成世代被擠壓於基層工種上,甚或聚集於低技術工種,正如26個工種內的建造, 清潔,物流運輸業中。又或者,因社會流傳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全部廣東話及中文書寫水平甚低,加上文化隔閡,都不願意聘請他們,造成這些群體長期處於失業率高或工作與學歷錯配的結構性不公。政府放寬輸入外勞之前,有否更精準的了解這群體的資歷,會否符合工種的語言文化要求,以便糾正過誤,及更有效運用本地人力資源?否則,無差別的外勞輸入,會否再次及進一步將他們排拒?有少數族裔家庭經已數代在香港落地生根,把它視為家鄉,不是更能適應工作及社會需要嗎?看來政府需要更慎重仔細地研究,以制定全面精準的短長線勞工及人口以至文化教育政策。

    賢聚嶺南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