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健康出發》小腸氣手術分兩種 非緊急情況可用微創

2023-07-10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6-28 at 11.37.31.jpeg

 

作者:外科專科醫生洪家偉醫生


「小腸氣」正式名稱為「疝氣」,是指身體的器官或組織穿過一些孔隙,移到一個不尋常的位置,如果這些組織不能經過孔隙返回正常的位置,便會有機會引致併發症,隨時有生命危險。身體不同的地方都有機會出現小腸氣,其中最常見的是腹股溝(大髀罅)。

「腹股溝小腸氣」主要是由於腹腔的壓力上升,令腹壁長期受壓後出現缺損或孔隙而引致。患有慢性咳嗽、便秘、小便不暢通或從事舉重運動、體力勞動的人士,都屬於高風險群組。當他們用力的時候,肚子內的組織或器官有機會穿過腹壁的孔隙;而小朋友的小腸氣,則多因腹股溝中有通道或缺口未能生長完善而形成。

很多時,患有早期小腸氣的病人只會於腹腔壓力上升時,例如咳嗽或用力時,才有腫塊於腹股溝突出,沒有太大的不適。但隨着腹壁的缺損日趨嚴重,肚子內的器官如腸臟便更容易穿過孔隙,站立時於腹股溝形成較大的腫塊。

如果腸臟長時間穿過細小的孔隙,停留於腹股溝而不能移回腹腔的話,便有機會造成腸阻塞,甚至「勒死腸」的情況,恐怖點形容就是「腸穿肚爛」。所以,醫生一旦發現病人患上腹股溝小腸氣,都會建議病人盡快做手術修補,以免出現併發症。

shutterstock_1737839864.jpg

如果在出現併發症前便能預先為腹股溝小腸氣進行修補,手術相對較為簡單,我們只需於缺損的腹壁上鋪上人造纖維網作加固便可。加固手術可分為傳統開放式或微創方式進行,兩者各有好處。

傳統開放式腹股溝小腸氣修補——主要用於較大的小腸氣,但由於傷口較大,術後的康復時間較長。萬一確診小腸氣時已出現併發症,小腸氣不能移回肚子內,外科醫生便要為病人進行緊急手術,一般都會以傳統開放式手術進行,檢驗被勒住的組織是否健康,一旦出現壞死的情況,便要同時把有問題的組織切除。

微創腹股溝小腸氣修補——傷口較小,術後的康復時間較短,而且能同時為左右兩側的小腸氣進行修補,是近年較常用的修補方法,但手術必須於全身麻醉下進行,如果病人有其他內科問題不可進行全身麻醉,便不能以微創的方法進行修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萬一過節真的「食滯」,在中醫來說,最常使山楂作消滯食療。事上實山楂是消積導滯的常用藥,以生山楂、炒麥芽各10克,煲水飲用,可紓緩因進食過量以致食慾不振的情況

    李灼珊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