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蘅:青少年好遮面未必是病態

2023-07-10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7-10 at 15.43.21 (1).jpeg

近日一項調查顯示,撤除口罩令後,逾八成學生仍戴口罩,並稱當中三成是因對外貌沒自信,有關消息難免令人對戴口罩或遮掩面容有負面觀感。筆者則嘗試從另一角度看待此事,認為我們不必受西方觀念影響而否定戴口罩,青少年喜歡遮掩面容也未必是甚麼損害,當中甚至蘊含商機。

一向以來,西方人都主張袒露人前,認為這是真誠、開放的表現,且視伊斯蘭婦女戴面紗為封閉,部分地方甚至禁止她們穿着有關服飾。疫情以來,西方人一直排斥戴口罩,認為是一種束縛,與他們固有對遮掩面容的觀感不無關係。甚至可以說,他們是以生命、健康來悍衛這種價值,即使因而染疫,也在所不惜。

港人對遮掩面容沒有那麼抗拒,尤其是沙士期間,知道戴口罩對防疫的重要性,所以政府推行口罩令十分順利,可以說是全民皆口罩。即使口罩令撤銷,街上仍不乏戴口罩的市民。可是,受西方價值的衝擊,部分人也對戴口罩有看法,對於時下大多數學生仍戴口罩大為不解,因而調查一番。

其實,對於事物的接受程度每個人都不同,有的人受不了戴口罩,撤除口罩令,頓感大解放。可也另有一些人,覺得口罩遮面的感覺很舒服,尤其是冬天,會感到很溫暖。但一個新聞標題:「撤口罩令後仍有逾八成學生戴口罩,三成人稱因對外貌沒自信」就蓋過一切,令人全面否定戴口罩,或對戴口罩的人作負面標籤,委實過態。

這項調查也不諱言,大部分人是因疫情、衛生和健康的緣故而繼續戴口罩,但就指出,撤除口罩令後,近三成人因為「對外貌沒自信」而戴口罩,比疫前增加一倍多,近兩成學生表示因「不習慣面對面社交場合」而戴口罩,比疫前增加近七個百分點。這又如何解讀?是否學生變得病態了?

無可否認,三年疫情的確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好像疫後酒吧、夜店就旺不起來。我們不排除,部分習慣戴口罩的學生一旦除去口罩會感到不適應,甚至覺得在口罩遮掩下與人交流會較為安全自在,但這都是習慣而已,不一定就是社交焦慮。部分學生感到對外貌沒自信,或許也只不過是發現口罩可掩蓋面容的瘕疵,令他們更安心,並不一定就是自卑。這些學生不喜歡將面容袒露人前,大概是較接受在人前有所保留,這也不是甚麼病態的心理。

筆者反倒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商機:如今市民對於口罩的防疫作用沒那麼看重,倒開始重視審美方面的價值,可是醫學用口罩畢竟旨在防疫,縱使設計了各種花款,也難以視作美觀。設計界應動動腦筋,從醫學導向轉為審美導向,設計一些可供遮掩面容的飾物,例如面紗,供大眾選擇。這既有防疫作用,始終有東西遮擋病菌好過沒有,但又以審美為主,相信可以獲得年輕人青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媒體經常報道香港或其他高染疫比例的地方,筆者和我的幾位姐姐及多數的子女至今都沒有感染過。令我懷疑報道的可靠性,也意識到從未確診過的市民,免疫依賴社會有效的防疫措施。不覺得香港和內地疫情會大幅反彈;現在有人不想打針,也不願意戴口罩,我卻覺得安全是最大的舒適,防控措施只能逐步鬆綁。

    吳幼珉  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