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港大校長辭職,是政治出走嗎?

2017-02-28
胡雨
自由撰稿人
 
AAA

matt1.jpg
馬斐森辭職返英出任大學校長。(大公報資料圖片)

2月初,香港大學外籍校長馬斐森在任期剛剛過半時,宣布提前辭職。他向傳媒表達了做此決定主要是基於家庭原因。相同的措辭,不由使人想到早前宣布不再競選連任的行政長官梁振英。 

作為香港乃至國際知名的學府,馬斐森校長的辭任引起議論紛紛。特別是他寧肯自降薪酬,接受愛丁堡大學的未來聘任,也要提前離開,更是讓人質疑辭呈背後的更深層緣由。馬斐森表示,香港是個政治複雜的地方,他所擔任的工作也是。 

馬斐森2014年4月接任香港大學校長。近三年時間裡,香港大學發生過什麼事情讓校長得到上述結論呢? 

簡單梳理後發現:2014年秋天,香港發生了“佔領中環”運動,當時,馬斐森曾到現場,呼籲港大學生保持理性,回校復課。2015年,他領導的遴選委員會推薦的副校長人選,最終被學校校委會否決。此舉引發了校長權力或被“架空”的猜測。這些年,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因不時發表激進政見文章,被戴上宣揚“港獨”的帽子。一些學生捍衛言論自由,曾多次在校內示威,甚至包圍過校委會。而學校報警處理的方式,也被學生認為違背了港大核心價值觀,校長和學生站在了對立面。除了常規的教學管理外,校長還要花費精力處理爭議,治理動蕩的校園,工作的確是頗具挑戰。 

依托百年沉澱積累的聲望,香港大學在亞洲地區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在諸多國際專業機構的大學排名榜上也表現不俗,並成為香港的靚麗名片之一。香港本地學業和品行優秀,能夠拿到5星星成績的中學生,才有可能被港大錄取。曾幾何時,內地各省 “狀元”考生才能“有幸”來到這裡深造。很多內地的父母親,帶著孩子到香港遊覽時,會特地到香港大學參觀。能夠在離家不遠、交通便利、費用更優惠的香港享受到不輸於歐美的國際領先水平的大學教育,對內地學生是很有誘惑力的。 

然而,近幾年,香港大學的聲譽評價呈下降趨勢,對於內地生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這與校園政治過熱脫不了關係。學生及家長擔憂學習和生活受到排擠、困擾,開始把目光轉向日韓、新加坡、英美、澳洲等地區。作為一校之長的馬斐森不能有效遏制這種態勢,無法自如磨合學校各方利益,早些離開,回歸故里,也算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吧。校長辭職傳遞的信號,使得下屆校長選拔時只會更加審慎,某些內地學生可能也會把擇校的猶豫變為放棄。 

大學校園不是象牙塔,會折射出社會現狀,特別是那些領袖型大學更是矛盾聚焦之地。 

這些年,香港在變,香港大學也在變。隱藏於內、悄然醞釀的思想風暴早已存在,只不過,究竟是誰,引燃導線、承載衝擊罷了。馬斐森校長辭職,值得深入思考。假使大學偏離了嚴謹治學的主線,淪為政治運動的博弈場,結果未必能分出勝負,長遠或是多方受損。即便最優秀的學校,也難免快速步入下行道。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