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澄清特首競選的三個迷思

2017-03-08
周八駿
時事評論員
 
AAA

3MYTH.jpg
特首選舉將進入最後階段。(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第五屆行政長官競選進入最後階段,3位候選人將展開面對面的政綱辯論,反對派的基本目標是阻止林鄭月娥當選,為此,他們將在最後階段集中渲染3個觀點、製造3個迷思。

第一個迷思是,誰取得了行政長官選委會中不同政治光譜選委的提名,誰就能團結香港居民、推動香港社會和諧。

胡國興所獲得的180個提名均來自反對派。林鄭月娥所獲得的580個提名均來自建制陣營。曾俊華所獲得的165個提名,其中絕大多數來自反對派,極小部分來自建制派。可見,第一個迷思是為曾俊華量身定制的。

有人以多年來建制派和反對派在香港立法機關地區直選的得票比例為依據,來支撐這一個迷思:因為,大多數地區直選得票歸反對派,而投射在曾俊華所得提名上的政治光譜,同香港政治生態相稱,所以,曾俊華有能力帶領香港走向團結和和諧。曾俊華自己也深以為然,他向林鄭月娥挑戰,希望後者在3月26日投票中能得到來自反對派選委的票。

胡國興以建制派人士身分宣布參選行政長官,結果完全依賴反對派選委而取得候選人資格,是因為他在重大政治議題上同反對派站在了一起,完成了“洗藍變黃”的脫胎換骨。

曾俊華也以建制派人士身分參選行政長官,也在重大政治議題上“變黃”,但出於某種考慮沒有發展到胡國興的地步。加之其他因素,他尚能爭取極少數建制派選委提名。然而,只要他竭力阻撓林鄭月娥當選,那麼,他必定投入以下兩個迷思、進一步靠攏反對派。

第二個迷思是,誰承繼現屆政府的好政策。誰就是“梁振英2.0”,誰就是最不適宜當選下任行政長官的候選人。

林鄭月娥從宣布辭職參選時起,明確表示她如當選新一任行政長官,將延續現屆政府好政策,展現管治施政新風格。因此,反對派給她貼上了“梁振英2.0”標籤。

反對派錯誤地評估梁振英不爭取連任的原因,以為是中央否定現屆政府的管治和施政,將明顯調整香港工作的政策和策略。反對派也錯誤地評估香港社會空前撕裂的原因。把責任全部推給梁振英及其管治班子。澄清第二個迷思,需要全面準確評價現屆政府,需要全面準確分析香港政治形勢。

曾俊華擔任現屆政府十分之九任期的財政司司長,無論現屆政府的功還是現屆政府的失,他都有不可推諉的責任。沒有理由認為林鄭月娥是“梁振英2.0”而曾俊華不是。在這裡,“梁振英”不只是一個人,而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的代稱。

香港社會空前撕裂是“佔中”的惡果。“佔中”是反對派先發制人,企圖逼迫中央向他們讓渡香港特別行政區管治權。建制派反對“佔中”,以及緊接著反對派鼓吹“港獨”、而建制派反“港獨”,一系列政治鬥爭的始作俑者是反對派。

第三個迷思是,未來5年香港能夠既完成關於普選的政制改革和落實《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又能夠在解決房地產市場等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上取得突破。

曾俊華和胡國興的競選政綱,都以為未來5年香港能達至上述目標。林鄭月娥的競選政綱沒有為重啟政改和落實《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提出明確的時間表,而是側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乍一看,似乎後者不及前二人進取。稍做分析就明白,林鄭月娥的政綱切實可行,而曾胡二人的“離地”。

從行政長官候選人提名情形可見,香港政治對立依然涇渭分明,下屆政府不可能提出一個能取得立法會三分之二成員支持的政改方案。此其一。近幾年各類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大多數居民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首務,而經濟民生問題均是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難題,即使未來5年調動所有政策資源,也只能先治標,同時為治本打基礎。此其二。經過本次行政長官競選空前複雜而激烈的競爭,新一屆政府上任就將遭遇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百般阻撓,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新政策不易推行。此其三。基於這三點,試問:曾俊華、胡國興主張政治經濟民生等等“四面出擊”難道不是為了博取選委支持?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如今距離林鄭月娥離任日子不到一個月之際,要評價她的政績似乎有點早。或許要等十幾二十年後,歷史才能給林鄭一個客觀的評價。

    戴慶成  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