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諸:中央信任是政治負資產?

2017-03-17
李劍諸
資深傳媒人
 
AAA

RICHARD1.jpg
李澤楷表態支持林鄭。(左:大公報 右: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特首投票日進入倒計時,在特首選舉提名期未表態的李嘉誠公子李澤楷,突然表態支持林鄭,理由是「一個中央信任、完全信任的特首,會帶來香港及市民更多穩定性」。 

李嘉誠原來不提名是因為“不想得罪人”,那麼現在就不怕得罪人嗎?小小超的解釋是民主過程“不是揀A就是揀B”。況且,“在提名期沒有充分時間認真考慮”。他在這個敏感而關鍵的時間節點開腔,可說是拿定主意了。此舉是否對其它舉棋不定、心存疑慮的選委產生“西瓜靠大邊”的選舉效應,是否渙散曾營、胡營的軍心,還有待觀察。 

七大電子媒體舉辦特首選舉論壇,不知何故,觀眾席及擂台上的三個候選人都沒有談及“中央信任”。只有一位觀眾問林鄭“你信不信任香港人?”回答是“百分之百相信”。李澤楷的言論,又把公眾的注意力牽引到信任的問題上。 

信任是有效溝通的度量準則,所以很重要。美國管理學大師、全球暢銷書《與成功有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的作者Stephen Covey說過,“Trust is the glue of life. It’s the most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t’s the foundational principle that holds all relationships.”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不久前在接受訪問中強調,中央對特首的標準是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這四條“硬性規定”一個不能少,但並非沒有次序之分。按照大陸的政治文化傳統,次序排列並非隨意為之,而是反複推敲,頗有考究的。深諳此道的中外媒體觀察家,也往往在字裡行間揣摩“言下之意”。 

由此可見,愛國愛港是大前提,否則沒有必要進入賽場“跑馬仔”。在這個基礎上,中央信任排在管治能力及港人擁護之前。這番話可能說得太白了點,也許令一些港人看了不舒服,但點破了就是這麼回事。 

依筆者個人之見,三位候選人皆屬建制,北京皆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任。但若說到“完全信任”,或“最信任”,坊間多方面消息都指應為林鄭。當然,北京心儀的人選,也應接受其他參選人公平競爭,接受選戰的洗禮,讓市民了解其能力及風格這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環。 

為什麼最獲北京信任?林鄭日前接受中國日報獨家專訪的解釋是,“他們知道我的為人和我堅持的核心價值,亦知道我如實反映港人意願”。三個候選人當中,儘管“薯片叔叔”作為特區政府的財金大員,過往也頻頻北上與內地各級官員見面。但說到密度與深度,尤其是在政改等大是大非議題上與京官高層的接觸,市民自當心中有數。

在成熟的民主國家,信任也是不可或缺。西方政界大凡知道一條不成文的遊戲規則“Responsibility is always a sign of trust”。英國自由民主黨黨魁Charles Kennedy因酗酒而辭職,但卻說過一句比尋常政客更清醒的話: “Democracy demands trust. It demands that sense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it’s a two way street”。 

善哉此言,信任從來不是單行線。中央信任,對香港來說,絕對不是壞事。對特首候選人來說,不是政治負資產,更不是魔咒。用李澤楷的話說,“做起事來會事半功倍”。信任是委以重任的基礎。信任而又有能力,北京甚至有可能“言聽計從”。 外交內政有太多的事夠中央政府忙得團團轉了,如果信任香港不是一個Trouble Maker, 京官也不想操太多的心。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特首選舉候選人包括林鄭月娥、曾俊華及胡國興) 

延伸閱讀
  • 如今距離林鄭月娥離任日子不到一個月之際,要評價她的政績似乎有點早。或許要等十幾二十年後,歷史才能給林鄭一個客觀的評價。

    戴慶成  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