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填海才能增加社會穩定

2017-05-29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CHAN1.jpg
住屋是林鄭月娥新政府迫切解決的問題。(大公報資料圖片)

自林鄭月娥當選特首後,時人不斷建議她修補社會撕裂,彷彿港府跟在野泛民主派和好,香港所有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香港存在眾多深層次矛盾問題,產業結構過於單一、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流動性亦正在降低。這類問題決非重啟政改,或者政府跟泛民改善關係,便能獲得解決。 

更重要的是,港人的住屋問題,某程度才是民怨日漸積慮的根本原因。部份港人爭取民主改革,不過是渴望利用手中一票,選出賢能之士,解決和改善他們的民生問題。然而,有些問題可以單靠政治手段解決,有些則不能。住屋問題,以及背後所牽涉到的土地問題,便屬需要長遠規劃,還要展開龐大工程,才能圓滿解決的問題。 

住屋問題是民怨積累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香港地少人多,約730萬的人口,住在1110平方公里的地方,人口密度達平方公里6,644人。另一方面,香港山多地少,還有443平方公里的土地,撥作法例上不可開發的郊野公園。在這情況下,香港實際撥作居住的土地面積,其實只有77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積更只有170呎。居住環境如此擠迫,有多舒適實在可想而知。 

在土地供應如此緊拙的情況下,自然會衍生出港人的住屋問題。事實上,不論草根階層或是中產家庭,大部份都受著住屋問題困擾。由於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住屋問題若果不獲解決,自然容易對社會現況心生不滿,繼而不滿政府表現,最終影響社會穩定。 

土地資源緊絀致樓價難以下跌 

為了解決草根階層的住屋問題,港府一直致力興建公屋屋邨,但是土地供應不足,勢必影響公屋的興建進度。未能上樓的草根階層,只能租住私人單位,但是樓市一直上漲,房租也受其影響,造成不少草根家庭,在輪候公屋期間,只能住在擠迫的劏房。至於中產家庭,特別是家庭總入息在兩萬到四萬的一群,則是社會的夾心階層。他們一來沒資格申請公屋,二來樓價不斷上漲,很難儲到首期買樓,三來房租不斷上升,對他們的經濟構成巨大壓力。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外來的經濟環境影響,加上樓市的投機炒賣風氣,乃是香港樓價不斷上漲的重要因素,但是香港土地資源緊拙,造成樓宇供應長期緊張,才是樓價難以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增加可開發的土地資源,藉此穩定公私營房屋的單位供應,從而穩定樓價,從來是解決樓宇供應短缺問題的不二法門。 

千禧年後再無新市鎮 急需大型填海 

問題是,怎樣才能增加香港的土地供應?團結香港基金所發表的《重啟大型填海 共建美好家園》研究報告,建議透過開展「新玫瑰園計劃」填海造地,便提供了答案。 

其實,自香港開埠以來,不少市區的土地,均是由填海而來。以灣仔為例,皇后大道東至會展新翼一帶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填海而來。另一方面,香港過去所興建的新市鎮,如:屯門、荃灣、沙田、大埔和將軍澳,都涉及大規模填海造地。由此可見,港府一直靠著填海造地,解決土地緊絀的問題。然而,自2000年開始,香港便再無大型的填海工程,也停止了開發新市鎮,使香港的居住問題變得日益嚴峻。 

是故,從香港的長遠利益、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的角度來說,重啟填海工程,已是急不容緩。畢竟,填海造地並非一拍板便能完工,當中涉及長遠的規劃,以及龐大的工程。下屆港府與其把時間精力,虛耗在注定難以成功的政改爭拗上,不如早日謀劃未來的城市發展,或者採納團結香港基金的填海建議,從根本上解決市民的住屋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黃元山認為,智庫的社會角色很大,第一是提出長遠想法;第二是提出跨部門想法,因為智庫不必受制於既定觀念運作的官僚框架;第三是作為民間機構推動官商民三個界別合作。

    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