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如果有機會見習主席,應該表達什麼意見?

2017-06-30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xiiii.jpg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3日。(中國日報圖片)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礙於恐襲風險和國際環境局勢,中央辦公廳、公安部、國安和本地警方經過整年的風險評估,與特首辦和民政局多番來回策劃行程,才定出目前的路線。確實,有點可惜不能夠在公眾場合,讓習主席多見見本地市民,讓他們一睹其風采。

政界人士機會就高一點,在一些場合受邀進場,不少建制派朋絞盡腦汁,假如真的碰面,他們應該向主席表達甚麼訴求呢?最多就只有15到30秒,應該說什麼好呢?如果非建制派也有點時間,又應該說什麼呢?

建制派有人想盡最後努力爭取入閣,有人又想爭個領導位置,有人又想自吹自擂說怎樣推廣一國兩制。泛民中人也想把握機會,爭取民主真普選,延後23條落實等。

說真的,不論是領導人還是普通人,面對要求、大道理,只有15秒是聽不進耳的。最後大概淪為行禮如儀的政治表態,在傳媒鎂光燈下表演還可以,但如果要與國家最高領導人會面,可要用上最高層次的公關技巧,一擊即中才行。

假如有機會,筆者只會簡單跟習主席說一句:「可否派個懂得政策的官員來港?」

一句話,看似刺痛了黨主席,但我想人稱習大大的習近平,必定能聽懂問題的含意。

早前派了留學英國的鐵牛來港,也親自選定做過倫敦經貿辦的林鄭月娥擔任特首,正是貫徹核心的管治理念:政策先行,意識形態跟後。

泛民議員和年輕人要讀懂未來五年,在一國兩制的大原則下,只要不觸碰底線,就可以放膽爭奪管治權和地區市政工作。

泛民新生代曾是大家的期望,部分人對香港具有遠景。但由於政制及既得利益者(包括泛民政黨)的長期抑壓,變得拒絕合作,長期處於自己的「理想國」。部份以為有小眾支持就可以永續,未有努力於大眾最關心的民生、經濟政策上有所研究及作為。

和解即將來臨,假如抱著良好意願,中央與泛民都以香港未來發展為目標,自然強硬建制和極端本土派都沒有位置站。

中央和港府都應該大力在民生經濟政策上多諮詢溫和泛民的意見。泛民亦無需再以與中央、建制派妥協為前設,多與本地智庫或大學聯繫,加強在民生政策的研究基礎。

以勞福局為起步點,多與政務官交流,了解政策執行細節,慢慢找出不涉政治的合作基礎,行穩致遠,屆時,習主席看到中聯辦工作部要剿滅泛民區議會和立法會影響力的建議,自然也會擱在一旁不理。

香港未來五年,需要的是懂政策的人,不再是空有口號的政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雖然香港與新疆經歷血與火,但最高領導人此行以懷柔為主,強調的是團結、發展、人心。
    與香港「撥亂反正」仍然持續相比,涉疆政策似乎出現較大修正,大規模反恐將告一段落。

    李伯達  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