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林鄭月娥應續與溫和泛民溝通

2017-07-24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uu.jpg

高等法院就上屆政府司法覆核四名議員的資格,頒下了裁決,四名議員被裁定由10月宣誓日起,均喪失議員資格。綜合多方意見,雖然決定權在法官手裡,但這個結果都超出不少人原先的估計。不同陣營的成員的研判,預料可能只有一、兩名議員被褫奪議員資格,但是結果大大超越估算,震撼了本地政壇。讓人最擔心的,倒是未來五年林鄭月娥如何繼續開展與泛民的合作。本來通過民生政策,促進行政立法關係改善,同時延長上任的蜜月期,對問責班子有利。但今次司法覆核結果一出,令到林鄭月娥和泛民面對兩難的局面。

對新政府來說,司法覆核是上屆政府和強硬建制派好鬥的產物,絕對不是現屆政府的主張。然而,現屆政府又不能諉過上一屆政府,將一切司法覆核的責任推至梁振英身上,因而出現那些「法治不能妥協」的答案。本身新班子政府開局,民望回升,溫和泛民派願意示好,有望扭轉過往五年的互鬥局面。然而,這個判決直接導致爭議極少的36億教育撥款,起了波瀾。一方面政府想落實首輪政績,爭取民心和表現,另一方面又受制於上屆政府的政治決定,令行政立法關係動彈不得。 

泛民團結抗爭無可避免

對於泛民主派和本土來說,這個案件猶如向他們宣戰。皆因四名議員喪失資格後,假設將來全部議席一併補選,泛民主派最少也會丟失兩席,失去分組點票的否決權。因此,代入他們的想法,團結抗爭是無可避免。可是,假設他們全面拉布,問題是,他們在財委會應該如何取態,尤其是當下的教育撥款是教育界一直以來爭取的項目,而這定必左右到泛民在議會抗爭的取態。另外,緊隨的項目,如啟德醫院、公務員加薪,也是急切的民生事項,泛民主派難以一一拉布,令這些項目再排上議程,公眾亦會將責任推向他們。 

政治本身是一盤博奕,有攻也有守,有危也必有機。沒有人可以贏盡,亦不應有人可以全輸。假如新政府真的想開創一盤與上屆政府不同的新局,就應該把握是次危機所帶來的機會,掌握取分點爭取市民支持。即使泛民主派「企硬」,都有些較為鬆動的說法,如希望新政府不追回政府一方的訟費,承諾不再就議員資格提出司法覆核等。在這段期間也可以選擇不提具爭議性的立法會議案,將兩輪司法覆核案件的議員空缺分開補選等也是對泛民示好的做法。 

以上種種的建議,對雙方都有利。如不追回政府訟費,確是政府可做的事,對政府來說,是次結果已經帶來其政治影響力,在將來的日子中,議員或候選人都不能不遵從《基本法》,認真宣誓,杜絕了港獨在建制擴散影響力的可能。既然政治效果已達成,又何不將這個順水人情送回泛民陣營? 

宜分開補選免激起更大反彈

分開補選是一個與泛民主派一方討價還價的機會。假使一併補選,建制陣營當然較大機會取得兩席,令其破天荒取得壓倒性的優勢。然而,這又會迫使泛民主派在這種劣勢下瘋狂「拉布」,拖死政府政策,亦可能令沉寂的政治運動重新燃起,對開局甚為艱難的政府甚有負面影響。既然泛民主派主動提出分開補選,政府應嘗試在此作稍稍的回應,令泛民主派願意跟現屆政府有較多正面的互動。這樣的狀況,相信不論是建制一方,還是中央政府,也應會有正面的評價。 

習近平主席領導的中央政府,對港政策正是嚴打港獨,向溫和反對派示好。今次事件無疑對整個政治氣氛都產生壞的影響。但從另一面看,震懾港獨、自決已經達到了階段性的成果,相信將來走入體制的政團或政客,也要照顧現時的「新形勢」。各派自會走回一個相對溫和、理性的政治路線。溫和反對派路線的彰顯,對特區政府的管治也肯定會起積極的作用。 

因此希望新政府能珍惜是次危機所帶來的發球局,把握機會對泛民主派示好,努力開創一個新的管治風格和局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立法會補選將於明年3月舉行,其中前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姚松炎,很大機會由功能組別轉戰九龍西,外界普遍預料他能順利在泛民初選中出線。但有報道卻指出,在宣誓風波中被取消資格的姚松炎頗大可能會在正式報名參加補選時,再次被取消參選資格,原因是他在宣誓風波中所為,表明他沒有或拒絕擁護基本法,因而不具備再參選的資格。

    韓成科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