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中央政策組應思考年輕人角色

2017-07-31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young1.jpg
林鄭參選時曾安排一眾年青人為她「站台」。(大公報資料圖片)

中央政策組正面臨「全面改組」,林鄭月娥希望組織提升公眾參與政策制定,以及協助處理跨局、跨部門項目的政策及項目統籌。有關的改革在資深政務官羅志康的帶領下,可望在年底前有所定案。 

當中最惹人關注的,是林鄭月娥曾表示希望聘任年輕人,從而有以收集年輕人的民意。這個建議固然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上屆政府,將中策組的職權,變成人事任命和撰寫報告和內參的機構,把原來中策組作為政府智囊的功能大幅扭轉。現時特首將其撥亂反正,重新思考中策組的功能,確實值得大家讚賞和肯定。 

中策組在港英時期,招攬了不同政治陣營、不同界別的優秀人才,一為政府出謀獻策,吸納不同界別、不同立場人士所意見。另外就是為了做到「行政吸納政治」,讓不同政治光譜的人才都為政府所用。 

即使到了後期,劉兆佳教授擔任中策組首席顧問期間,這樣的傳統也沒有太大的改變,不論是民主黨,還是民建聯,都有被委任至中策組當非全職顧問。只是到了上屆政府,梁振英與邵善波大幅度將中策組職能改變,令外界再難以理解到中策組的實際職能是甚麼。 

作為政府智囊,中策組的職能理應集中於政策和管治方針的研究,協助政府了解和吸納不同政治立場的持分者意見,並向政府提供最貼近民意和實情的建議。年輕人作為政治環境和社會現況的重要持分者,吸納他們加入中策組非常有意義。然而,政府又是否能夠放心,又或是有沒有這樣的胸襟,將一些政府立場、意見不同的年輕人,納入至政府架構之內?

要找一些每事支持政府的「Yes Man」很容易,唯有能力、具識見的年輕人,政府所提供的條件,又能否令他們從建制外跳進建制內,為政府提供真知焯見,這就是對政府的一大挑戰。而且在整個體制當中,政府和中策組應視年輕人為諮詢對象、研究助理,抑或是參與政策制訂的人員,是當下最需要解答的疑團。假使是前兩者,其實不需要安排他們體制內服務,直接委任他們擔任公職,又或是擔任技術人員,就可解決了。如果是後者,就是關乎「放權」的問題。因此,中策組改組,加入年輕人至當中,其實問題眾多,需解決的疑惑不少。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不應對中策組改組有過於不切實際的期望。 

不過,中策組作為政府智囊,更應該主動吸納香港和海外的高學歷精英和研究人員,到政府參與中策組的研究。現時香港的學術環境,以至智庫的規模,都未能吸納這批專才,導致這批專才有能力但無所用。不少留學英美、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年輕學者,對管治和公共政策都非常熟悉。假使中策組真的實行改革,首要的任務是吸納這批專才,提供管治實踐的環境予他們發揮。假以時日,政府再吸納他們至其他部門和機構,這樣就可以為香港提供公務員以外,另一個政治人才的培訓渠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升級版」的中策組,不能照搬港英時代「心戰室」的做法,其既能站在一定高度上,綜觀全局做出戰略部署建議,構思研究香港改革發展的大方向,並連結學界、專業界和政府;同時又能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以市民接受的手法,為特區政府的公關宣傳和政策制定出謀獻策。

    黃芷淵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