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究竟政府還會不會給香港普選機會?

2017-09-27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vote1.jpg
今年的特首選舉仍沿用原有方法產生。(大公報資料圖片)

特首由梁振英換上林鄭月娥後,港人對政治的熱衷程度都冷卻下來。林鄭表明暫時不會重新推動政制改革,主力集中民生政策。經過持續五年梁特與民間激進團體大鬥法,社會氣氛出現微妙變化,即使連開明建制派都少提政改、普選,甚至部份香港人對民主產生懷疑及恐懼。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六月發表有關市民對政治、經濟及民生問題關注度的調查,顯示68%受訪者,最表示最關注民生問題,較半年前的調查結果升5個百分點,創5年半以來新高;最關注經濟的有17%,跌1個百分點;最關注政治的只有13%,跌4個百分點,是3年半以來新低。相信是政府表明無意重啟政改討論,加上社會政治疲勞,互為因果。 

但《基本法》45條中列明「行政長官最終達致普選產生」,普選問題不能永遠束之高閣。未知中央葫蘆裡是甚麼藥,即使開明建制派都避免跟車太貼,不提時間表,亦不提任何建議及方向,只表明要重啟政改便需按人大常委會的「八三一決定」及政改五步曲程序。建制大黨民建聯主席換上李慧琼後,甚至乎擺出不想觸及普選議題,擔心在立法會選舉中失分。 

港府與建制派的不主張、不討論、不表態「三不方向」能否縮窄香港發展民主路上各派的分歧?確實短期可以時間換取空間,讓各方冷靜下來,社會崩緊的氣氛可暫時喘息。但無方向及目標的靜待,慢慢便成為激端主義者的空子。 

「三不」只會令兩派愈走極端

熱切追求民主的新一代對換走梁振英後的政治局面有所期待,眼見新政府無動於衷,又重新開始在社交網絡聚合志同道合的朋友,校園不單止出現「港獨」海報,甚至將對政府的仇恨轉化至個人,對建制派官員出言侮辱,對持反對意見者用上極不禮貌的言詞。他們感覺到自己被建制的刻意無視,只能將行動升級引來社會大眾的注意。另一邊的既得利益者亦都利用目前機會盡其能事抹黑民主、法治制度,將支持民主就容易引來混亂,會再次發生「佔中」,普選會為香港帶來不穩,甚至講出對異見者「殺無赦」的態度。 

這段空窗期越持久,兩派分歧便會越走越遠。政府不能坐視,更不能縱容任何一邊的激端思想漫無目標的滋長下去,甚或引來社會恐慌。曾俊華在參選特首時亦都提及,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源於政制,一日無法尋求最大公約數,社會只分政治立場,其他政策範疇只會被受拖累,無法取得共識前行。社會都理解新一屆政府千頭萬緒,房屋、教育等問題必需優先處理,但十月過後政府是否可以重新考慮辦一些見面會、簡單的到大學及區議會等收集一下民意,再拋出一些原則性目標,引導各方向同一目標進發? 

作為負責任的建制派,又是否應為政府測試水溫,甚至乎新民黨的葉劉淑儀,或者實政圓桌的田北辰等可以扮演先導者角色,大膽提出建議,或者舉辦高峰論壇邀請民主派、開明建制來引導民意支持,防止極端勢力在無聲無息之間失控。 

暫不處理政改,不等同放任社會各自討論。曾幾何時香港任何黨派都有共同目標,2012,2017普選行政長官。但現時淪為一個長時間無目標的空窗期,各派自說自話得出的結果或可離天萬丈,令社會更形無聲撕裂。當權者日後才夢醒,想把兩派拉回中間路上,或已回天乏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