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達:盧麗安的效應與忠告

2017-10-26
劉仲達
資深媒體人
 
AAA

LO1.jpg

中共十九大期間,一位名叫盧麗安的台灣女代表成為焦點。49歲的她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畢業於政治大學,後來赴英攻讀博士,學成之後與丈夫(台灣外省籍第二代)赴上海復旦大學任教,現任外文學院副院長、上海市台聯會長。按照她的背景,應該是「天然台」,卻皈依中國共產黨,成為十九大代表,在島內引起漣漪。 

以前代表台灣的中共黨代表,基本上只是籍貫台灣,在大陸出生長大,有的說一口京片子,台語(閩南話)一竅不通,被綠營嘲諷根本代表不了台灣。這位盧麗安是「正港台灣人」,留學英倫的精英,卻融入大陸,成就一番事業,台灣人再也不能「無感」。 

兩岸矛盾不如想像大 

習近平執政之後,涉台政策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提出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不再是漫無目的的交流。十九大報告甚至開出逐步為台灣人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的條件。 

盧麗安的例子,某個程度也顯示兩岸身分認同矛盾沒想像大,兩岸融合發展是可能、可行的,因此她被視為中共對台統戰的典型人物、中共手中的一張好牌。她在十九大期間也高調會見記者,自信地說「愛台灣、愛大陸」「以台灣的女兒為榮」「以身為中國人為傲」。 

雖然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堅稱,台灣有自由民主的「金鐘罩、鐵布衫」護身,盧麗安不會引發後續效應,但自由民主不能當飯吃,隨著大陸經濟的蓬勃發展,社會逐步文明,相反台灣經濟長期低迷,就業前景不佳,此消彼長,「盧麗安效應」還是會持續發酵。 

台薪資偏低精英紛出走 

筆者幾乎每隔一兩年都會到台灣一次,或出差,或旅遊,發現台北除了101大廈,市容幾乎是二十年不變,已經遠遠落後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台中、高雄等城市更有破敗之感。身邊有不少朋友喜歡台灣行,除了熱愛寶島風景與文化,其實還有個心照不宣的原因——便宜。 

由於經濟的長期不景,政府治理績效不彰,台灣精英出走已是不爭的事實。一位來香港任教的台灣大牌教授告訴筆者:「我在香港是月薪二十萬港幣,台灣也是二十萬,不過是台幣。」本身是台灣人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更直言不諱地說,台灣22K(2.2萬台幣月薪,大約6千港元)現象並非只是年輕人,公務員和大學教授薪資都偏低。據悉,除了跳槽港澳,不少台灣名學者也被大陸高薪挖走。 

在會見記者期間,盧麗安建議台灣青年擺脫成見,勿受限於狹隘的地域和民粹主義,「大學期間,應至少到大陸一次,給大陸和自己一個機會。」對於大陸的制度和兩岸的差異,不要高高在上的態度,「畢竟鞋子是否合腳,還是要問穿鞋的人」。 

港青應多接觸內地情況 

這個忠告同樣適用於港青。有的港青將中國視為他國,內地的一切與我無關。有的更沉醉於「天朝崩潰」的夢囈,連回鄉證也不辦理,不屑於踏足內地,在他們眼中內地一切都是醜陋的,政治專制、道德淪亡、黑心食品、空氣污染……不管你喜不喜歡,你無法改變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港青應該親身到內地走走,最好多跑幾個地方,多與不同階層人士接觸,看看有哪些好,哪些不好,不同地區有哪些差異,「給內地和自己一個機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以往中央都是以政府的身份和香港交涉,盡量迴避以黨的身份介入香港,港府也從來不會對中共的黨代會有任何表態。但十九大之後有明顯的改變,中央主動強調中共對管治香港的道統與法統,如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表示,中共領導香港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這次習近平肯定了港府的做法,相信將來中共在香港將進一步正名,改變過去有如地下黨的狀態。

    會稽山  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