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財政預算案》應對基層住屋問題更有承擔

2018-01-22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house1.jpg

現屆政府將於今年2月28日,發表首份《財政預算案》。去年,港府有逾1,100億元的財政盈餘,比原本預計的百多億盈餘,實際估算少了接近1,000億。今年度,據預測盈餘亦同樣超逾千億元,財政儲備有望衝破11,000億港元大關。在庫房“水浸”的情況下,香港仍有不少基層市民生活困苦,與經濟發展背道而馳,政府除了善用盈餘投資未來外,也有責任要“貼地”照顧弱勢社群,還富於民,不能再做“守財奴”,令基層市民可分享經濟成果。 

當前房屋應該是社會問題的重中之重。可供發展房屋的土地短缺,而政府的方針,似乎是傾向先確保私營房屋土地的穩定,較公營房屋為優先。政府表示,在未來3至4年間,潛在的私營單位供應基本達至《長策》建議平均每年的1.8萬間。反之,在公營房屋供應方面,房委會未來五年的建屋計劃中,平均每年只有1.5萬間,仍落後於《長策》建議的2萬間。而在政府最新公佈的《長策》中,繼續維持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0:40,漠視目前公營房屋嚴重短缺的情況。 

應微調公私營土地分配

地價不斷上漲,估計政府今年賣地收益將超過千億元,金額非常可觀,大幅增加公帑的收入。不過,亦會導致私人樓宇價格飆升,脫離了普遍市民的負擔能力,造成惡果。筆者建議,政府要摒棄“高地價”的引誘,適量微調公私營土地的分配,在短期內把部分私營土地撥作興建公營房屋,如興建居屋、綠置居等,提供更多市民可負擔的單位,紓緩公營房屋嚴重短缺的壓力,作出更多的承擔。 

另一方面,房委會最新公佈,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達到4.6年,創了歷年來的新高,並且自2016年12月底所公佈的平均輪候時間,至今一直徘徊在高位上,相信在短中期輪候時間難以下降。加上公屋未來供應短缺,輪候時間恐怕繼續延長,基層市民上樓遙遙無期,政府提出的“三年上樓”承諾變成長遠目標,不禁令人失望。再者,私人樓宇租金節節上升,尤其是40平方米以下,及40至69.9平方米的私人住宅租金,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在2017年7至9月期間,兩類單位的租金指數比去年同期已上升一成,並且持續上升,居於劏房的居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應成立基金協助公屋申請者

在未能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的情況下,政府須有責任制定援助措施,以紓緩未能上公屋的基層市民負擔。筆者建議,政府應撥款成立基金,為合資格並已輪候公屋超過三年或以上的申請者,提供每月租金津貼,資助至獲第一次配屋為止,以解燃眉之急,同時作為公屋單位短缺的替代品。有關基金應作為長期性的支援措施,直至政府回復“三年上樓”的目標為止。 

政府財政穩健,並非缺錢,而是應如何妥善運用公帑,用得其所。“派錢”可能會獲得一時掌聲,但針對貧困住戶,提供持續性的援助應是正確方向,還富於民,亟待政府考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