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報告對香港的啟示

2018-03-05
鮑渤
資深傳媒人, 香港傳媒主筆協會成員
 
AAA

f1.jpg

兩會召開,自然是香港媒体熱議的焦點。

其中一個話題是,政協主席在過去五年作報告,都強調『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今年這幾個字眼卻欠奉。是次報告提及港澳部分的字數,亦是歷年最少,僅159字,而去年和前年分別佔480字和452字。

香港是言論非常自由的地方,形形色色的評論家员層出不窮。有人分析,以內地的官場文化,增減一字一句皆有說道,字裡行間更見「真章」。但也有人認為,「一國兩制」是中央的國策,不會輕率改變,不要因某中央文件少了幾個字便作猜測。

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沒有了以往的「發揮港澳獨特優勢」,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另一句被香港媒體引述最多的話是,『一國兩制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在港澳進一步彰顯」。
 
筆者認為,分析兩會報告中提及香港的文字[質與量],看似不經意,但似有似無之間透露出北京的滿滿自信。中央對香港大局的把握,似乎多了一種若干年前尤其是佔中前後所缺乏的胸有成竹。
 
坦率說,香港之於內地,獨特的優勢還是有的,但這種優勢正在收窄,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能說香港不思進取,是大陸發展得太快。這個快,不僅超乎中國官民的最大期望,也超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想象。畢竟,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在短短40年讓逾7億人口脫貧。
 
與香港接壤的深圳,從落後的邊陲小村起步,GDP一路飆升突破2.2萬億。如果改革開放之初有誰預言深圳有一天會超越香港,相信會被許多人譏笑為「很有幽默感」。
 
觀察出席今年兩會的商界代表,昔日風光無限的地產大亨們明顯被互聯網新貴取代。現在輪到深圳說比香港有獨特的優勢了。全球十大互聯網企業中,中國佔了4名。深圳傲視群雄,成為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城市。這意味著在「互聯網+」時代,智慧城市如深圳在發展規劃方面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剛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微信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0億大關。騰訊盟主馬化騰在兩會倡導大灣區應該「決策共商」,建言大灣區推行「E證通」,讓大灣區居民在手機上承載身份證、回鄉證、港澳通行證,實現「一機在手,無縫對接」,並探索運用人臉識別技術,提高人流融通效率。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但由於電子支付手段的大規模普及,中國可能是人類社會鈔票流通的終結者,也可能是紙版護照和其它證件的終結者。
 
2018是十九大的開局之年,亦是中國治理體系以及邁向現代化之路的重要節點。在國家強勢崛起的大背景下,香港能夠做的,也應該做的,就是重新研判自己的角色與定位,更有效地融入大灣區的發展,並推動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開路先鋒。
延伸閱讀
  •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僱主會不會改為聘請更多兼職員工或將工作外判,以減少支付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等,另一方面,取消對沖確令中小微企百上加斤,於是節省人手或要員工身兼多職在所難免,屆時就業職位會否減少,衝擊就業市場? 對低技術勞工和基層做成影響?

    容澤榮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