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洛洐:跳躍吧! 抽絲剝繭的跳躍實驗

2018-05-30
施洛洐
行為治療師
 
AAA
jump.jpg

有一天,家長送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來上課時,跟筆者說:「今天可不可以跟他練一練跳,他跳不到十下。」家長的要求有點模糊,所謂跳不到十下,是指那學生沒有足夠肌肉力量跳十次?還是他不能夠數十下?家長是何時何地觀察到這個情況?

在了解下,筆者得到更多資料。原來學生在上遊戲小組時,導師要求一組小朋友一起跳十下時,但學生就跟不到指示。家長的觀察到此為止,筆者只好答應在課堂試試同樣情況,看看問題出自哪。

要改變行為,首要的是了解問題的原因,才能制訂合適的訓練,對症下藥。筆者模擬家長所描述的情況,結果顯示,如果要學生「跳十下」,他便不能達到指示;但筆者將指示改為「不斷跳,直至我說停為止。」,學生就興奮地不斷跳,輕易地跳多過十下。從以上試驗得知,他不能跳十下不是身體肌肉力量的問題。

那會不會是學生不會數自己的動作?筆者這次跳躍換作了步行,要求學生行四步,但他一直行,沒有在第四步停下。筆者再在放下了幾個細圓墊,每踏一個代表一步,測試他是否記不到自己行了多少步,結果他都是一直走。第三次試驗,筆者加了一張提示步數的數字卡,這一次,即使筆者移走了地上的圓墊,學生都可以走指定的步數,然後停下來看著筆者,期望得到稱讚。抽絲剝繭後,原來跳不到十下的原因,是他做動作時根本不記得要做多少次,甚至有可能連那指示是甚麼都忘記了。

筆者之後向家長解釋問題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又如何從不同的試驗中得到真正的答案。那一刻,家長才恍然大悟,原來單單做不到一個動作就有這麼多的原因。然後,家長問,那他多久才可做到?嗯...這條一百萬元題目,應該連老細都答不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