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廣:時不濟兮 G7失色

2018-06-11
尹樹廣
中俄戰略協作高端智庫理事
 
AAA

G7.jpg

(默克爾ig圖片)

興許是機緣巧合,發達工業國G7加拿大峰會和上海合作組織(SCO)“歐亞八國”青島峰會幾乎同時在西、東半球上演。前者吵聲震天,風光不再,西方媒體哀嘆它“已無法佔據媒體頭條位置”。與之相反,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後的首次上合峰會卻成為國際輿論焦點,似一個在國際舞台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G7還沒開,便吵成一片。美國總統特朗普陷入從未有過的“孤獨”,只有在推特上拉開“舌戰群儒”的架式,抱怨美國一直被佔便宜,巨額貿易逆差必須改變。

此次G7峰會也被稱為“6+1峰會”,暴露了美與盟友的嚴重分歧,雙方在貿易、伊核和氣候變化等重大議題上意見相左。特朗普此輪又是“先下手為強”,從6月1日起即對從歐盟進口的鋼和鋁加徵25%、10%關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大北美自貿區伙伴亦然。各國自然不買賬,對進口美國農產品和消費品也施以同樣報復。

特朗普在G7上的“遲到”“早退”更是觀察美歐矛盾的一個視角。特朗普因“國內原因”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時“遲到”;不等峰會討論氣候變化等議題和閉幕,更提前趕往新加坡出席“普金會”,且指示美代表不在會議聯合公報上簽字。從外交上講,他的“遲到”、早退”絕對是失禮的,反映出其對會上“反美”情緒的極度不滿,拒絕簽字則動搖了G7的政治基礎。這可能又是他在談判前向對手祭出的“極限施壓”手段,目的是贏得下輪博弈的勝利。

G7成立於1975年,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多邊論壇,就國際重大經政大事協調立場,曾是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的“晴雨表“。但花無百日紅。隨著中、俄、印等新興國家冷戰後整體性崛起,上合這樣的新型多邊合作平台應運而生,所倡導的平等、互利、協商和共贏理念更得到越來越多國家認同,在國際關系體系中的作用和影響與日聚增,成為重塑國際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而G7動輒制裁施壓的強權政治邏輯越來越曲高和寡,越來越行不通了。

季羨林先生有一個著名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理論。當前G7和SCO正在演繹的兩種命運,恰反映出季老的先見之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9月12日,第七屆太和文明論壇國際關係分論壇在京舉行。與會中外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圍繞「國際格局與秩序演變中的挑戰與機遇」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中評社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