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政府花了錢,等於推動了STEM?

2018-07-10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STEM2.jpg

教育局近年來積極推動創科,分別向每間中小學投放一筆過20萬及10萬元的資助,鼓勵推行STEM教育。STEM教學其實從外國引入,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英文簡稱,課程強調配合科學與科技的最新發展,培訓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期望為未來培養科技人才。然而,近日騰龍青年商會與教育局合辦的中學生創業培訓比賽,只是吸引了僅僅17間中學及1間社福機構參與。雖然看得出政府有意踏出第一步,但資源所反映出來效果的確令人成疑,著重STEM教學的學校到目前為止亦只是佔小數。不過,在官僚思維下,花了錢就等於已經推動了創科,投了資源就是推動了STEM,至於這些錢是否用得其所,是否能夠發展一個長遠的人才培訓課程,政府則沒有再花功夫研究。

指引和課時不足 難以落實推行

今年年初的一項研究發現,受訪老師認為現時學校推行STEM教育的成效非常一般,平均分只有5.6分(10分為最有效),當中主要原因為教育課時不足、指引不足及欠缺培訓等。其實STEM教學最關鍵的部分在於老師如何引導學生發揮創意,啓發他們思考,並將想法利用科學變成實際的成品。由於沒有既定的教科書,教學過程當中,STEM教學對老師自身的學科水平,教授技巧的要求都十分高。根據調查,只有約一成學校會將政府十多萬的津貼資助教師參加培訓課程,其餘都是用來購入零件和設備。結果,有些學校花錢買了數部3D打印機,卻沒有足夠的師資去教授同學如何使用,得物無所用。

另外,教育局亦沒有就STEM引入額外課時,根據教育局網站得解釋是,STEM並非全新學科,只是現時課程的延伸,所以無須額外增加課時。話雖如此,顯然STEM於傳統學科的側重點並不一樣,傳統學科著重考核、背誦,後者則著重創意和實踐。要在已經非常緊張的課時中,額外加入新元素,其實根本是難為了老師和同學。

創科成就不被認可 難以大展拳腳

其實香港仍有少數學校積極發展STEM教育,譲學生發揮創意,並於本港及海外比賽中獲獎不少。然而,香港的教育體制,仍以學業成績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主要甚至唯一標準。大學升學率,往往比科學上的成就來得重要的多,而大學升學條件,亦鮮少會考量學生所參與的課外活動。當社會整體都只著重學科成績,還有多少空間讓學生和老師嘗試於其他方面大展拳腳呢?要真正於社會上形成一股創科動力,政府必須花功夫改變整個生態,否則香港的創科環境只會被其他城市步步逼近。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香港中心顯示香港學生的科學能力有下降的趨勢。作為全球一線城市,排名卻只有第9名,而臨近的新加坡則排第1,遙遙領先香港。

政府不妨參考新加坡,向每間學校提供持續性,而非一筆過的資助,作為應用學習基金,並增加額外課時和培訓,讓學校可放開手腳,自行按照老師的專長以及學校的環境設計校本課程。發展一個全新的課程,背後涉及教職員的訓練和課程內容的改革,並非區區一筆過10萬元資助就足夠。如果香港政府真的不甘落後,便要下定決心,重新定位STEM教學,從小培養科技人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