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公務員多招收人文學科學生 或可無成本化解「港獨」

2018-08-17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POLI1.jpg

香港外國記者會(FCC)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的風波尚未平息,9月開學季又將到來,筆者相信今年各所大學的「港獨」浪潮,將較去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很簡單,儘管包括學校在內的政社各界對此嚴詞譴責,但結果幾乎全部參與者都是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這種縱容不是變相鼓勵又是什麼?

對於如何遏制「港獨」,各界紛紛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筆者通過對去年校園「港獨」風波的觀察,以及最近自身環境的變化,也總結出一個現象,希望對於遏制「港獨」有一些借鑒作用。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去年校園「港獨」風波最熾熱的,首推港大、中大和浸大,其中又以人文學科類學生最為活躍,而理工和商科的學生則較少參與,幾乎是純人文學科大學的嶺大和教大也頗為躁動,但是以理工和商科為主的科大、城大和理大則相對安靜。去年校園「港獨」和近年社運的風雲人物,如周竪峰、梁天琦、周永康、岑敖暉、羅冠聰、游蕙禎、黃之鋒等,更幾乎是清一色的人文學科學生。

職場不得志 欲「改造」社會

這個現象其實十分為值得關注,筆者也是人文學科出身,對此頗有一番感悟。首先,入讀人文學科的學生,成績普遍不及理工和商科,而造成這個現象的最根本原因,無疑是就業前景的差異。理工和商科的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大都能夠有一個比較清晰且不錯的前景。至於人文學科的學生,讀了大量偉論後,往往自以為洞察世間的真理,但由於就業路徑相對狹窄,職場的不得志令他們總有懷才不遇之感,滿腹牢騷之下自然希望「改造」社會。

其次,人文學科的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無論是功課還是考試,只要掌握一定規律,單憑「吹水」也能吹到合格乃至畢業,因此人文學科學生的學業壓力通常都不及理工和商科,有足夠的時間不務正業。

筆者此前十多年從事的媒體工作,是人文學科學生為數不多的就業渠道之一,同事大多對香港有著無盡的抱怨、對內地有著深深的厭惡。筆者曾經以為香港絕大多數人的心態都是如此,但是最近轉行至金融業之後,才發現原來不同行業之間的差異極大。

首先是同事對於政治並不太熱衷、立場也相對模糊,大家對於搵食更加關心,因為只要肯付出,還是能收穫成正比的回報,而人文學科的學生,往往捱生捱死依然前路茫茫,沒有怨氣就怪了;其次是同事對於內地的態度也正面得多,由於內地客是鄙公司最重要的米飯班主,儘管筆者不知大家內心的真正想法,但是至少表面上還是相當歡迎「財神」的。

以上長篇大論說了一大堆,其實結論很簡單,很多人也都強調過,就是香港的問題本質上還是經濟問題,只不過筆者將之更加細化,指出人文學科學生的出路不暢,是該問題的焦點之一。中國古代其實也有類似的例子,宋仁宗時期,有個不得志的窮酸文人寫詩勸四川的官員搞獨立,官員大為緊張立刻上報,宋仁宗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人不過是想求功名利祿又不可得而已,然後隨便賞了個芝麻綠豆的小官給他,談笑間就解決了問題。

乘公務員退休潮 多吸納人文科生

現在香港搞「港獨」的這批人文學科學生,又何嘗不是因為對現實不滿才會如此,因此筆者認為,解決好他們的出路問題,也許是解決香港問題的一把鑰匙。至於如何解決,其實古人早就有現成的良方,而當前的香港也正面臨絕佳的契機。眾所周知,科舉是中國的一大發明,除了選拔人才以外,還有兩個重要的附帶作用,就是即可籠絡士人又可約束其思想,今天依然可以在香港發揮相同的作用。

考取香港的公務員,大概是人文學科學生最好的出路了,而筆者所指的契機,則是當下香港公務員的退休潮。據統計,未來幾年每年有數千名公務員退休,再加上人員離職,每年大約有一萬個空缺名額,與每年全部人文學科的畢業生數量相當,政府應當盡可能多吸納。當進入政府之後他們還會想「改造」社會嗎?他們只會希望社會穩定,從而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此舉既可增強建制力量又可減少社會上的怨氣。

至於在校生,大可通過多多開辦諸如公務員考試補習班之類的東西,除了可以趁機宣傳遏制「港獨」的觀點,還可消耗他們的時間與精力,又可建立一個希望,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再搞搞震了。政府大可不必擔心此舉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清朝時,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一邊造反一邊還偷偷考科舉,如果他考中了,中國也許就會少了一場大災難。面對現實利益時,大部分人都是口中說不,身體卻很誠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這些港獨政治組織不可能真正遵守美國法治及從事香港民主的正常事業,而必然成為一股社會亂源,甚至不排除他們會將「黑暴」傳統與技法傳授和傳染給美國本地人以及美國的其他外來移民。

    田飛龍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