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如何吸引更多創科人才來港?

2018-08-31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sci1.jpg

創科發展熱潮在世界蔓延,現時各國、各地均在爭奪創科人才,亞太地區之間的人才競爭尤其激烈。現時估值甚高的科網巨企,普遍都以銀彈攻勢盡收天下人才為己用,甚至提供非常吸引的員工福利和獎勵予優秀專才。舉例說在 Google、騰訊工作,當工程師和軟件開發等,年薪過百萬不是難事。香港雖然有「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兩大人口政策,但歷年來到港的人士多以從事金融業務為主。到了今年新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才是真正回應世界潮流,伴以本身在就業政策給予專業人才的居留許可,終於形成了香港人才政策的主軸。

這些政策以人才輸入為主,未來政府加強香港本土的創科人才也重很要。是故,最近政府推行「科技專才培育計劃」,讓政府出資支持人才培訓工作,正是有助香港打好未來創科行業的發展基礎。筆者畢業當年,正值 SARS 後期,隨著科網爆破,不少修讀互聯網工程,電腦等學科的同學,都未能找到相關工作。不少人到海外留學,有的留了在美國做研究,有些加入了科技巨企。近年隨著結婚生了孩子,一些人選擇了回流,在香港或是亞太區總部上班。未來政府也要想想如何讓香港變得吸引,讓更多香港人在這裡打拼。

今次計劃讓科學園和數碼港內的創科培育和初創公司受惠,這些企業的管理層不妨聯合起來一起宣傳,讓更多年輕的博士後受惠。每月三萬多元的津貼,與私人企業和研究院相比不過不失,著實是一個不錯的起步點,能學以致用最為重要。這個專才培育計劃只是停於企業培訓人才的階段,暫時只見博士生是最受惠的一群。現時香港成績更佳的學生,普遍都不會選擇工科、理科為他們的首選科目,因此政府其實更應該在學士收生階段已經要提供一定鼓勵措施,吸引優秀的香港學生入讀工科、理科,令香港大學亦可以成為創科人才培訓庫。而政府亦應該牽頭公營機構與創科企業,為香港大學生、研究生提供實際和工讀生位置,令他們可以在學時就可以參與企業研發工作,增加他們的實戰經驗。理想的話,創科局可以逐步擴大有關計劃,讓更多企業受惠,也能讓更多香港年輕人得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