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倩蕾:山竹後遺流浪貓狗何處去 修訂動物政策還有賴提昇公眾教育

2018-10-11
黎倩蕾
80後平凡OL
 
AAA

老友是愛狗之人,早前收養了一隻流浪黑唐狗女,視之如珠如寶,與她的史納莎愛犬同食同瞓,無分彼此。不過同人唔同命,同狗何嘗不是,山竹遺害大,滿街除了大批塌樹有待清理,流浪貓狗一樣無處容身,就如近排屋苑樓下,每逢入夜,就總見幾隻瘦骨嶙峋的流浪狗在徘徊,惹來「有人要求捉狗有人要求護狗」的爭議,類似爭議其實無日無之,不過「後山竹時代」就特別多,皆因有些狗場颱風後水浸失修,流浪貓狗再失暫居的家園,何處去值得關注。

[CropImg]shutterstock_2911020.jpg

(shutterstock)

其實,所謂的浪流貓狗問題,一直存在。尤其在一些大型屋苑,永遠有人愛貓狗有人恨貓狗,就算是愛動物的街坊,愛貓又不代表愛狗,愛狗的有時又討厭貓,這種互相對立的關係,也許就是人性吧。我居住的屋苑,早前就發生懷疑虐待流浪狗事件,一隻浪浪被打爆頭,搞到報警收場,後來又擾攘成救狗行動,成為街坊熱話,引來議論紛紛。

事實上,特首林鄭月娥在新鮮出爐的《施政報告》中,就寫了兩段有關「動物福利」的政策,包括研究提高虐待動物罰則,以及引入主人謹慎照顧動物的責任,警方並會在明年推行「動物守護社區大使」計劃,以打擊虐待動物案件等。政府著墨動物福利,加強刑罰肯定是好事,不過說到底,人與動物能否和平相處,大前提仍是良好的公民教育,這或許只是老生常談,但也是人類永遠要學的功課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