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泛民動員難挽敗局 李卓人慘敗三個原因

2018-11-26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b2731658-fff9-4433-8972-1a51835e8189.jpg

九龍西補選最終由陳凱欣以106,457票,逾13,000票差距擊敗得到整個泛民支持的李卓人。毫無疑問,這次對李卓人和泛民來說都是一場慘敗,一方面泛民在這場補選中展示出史無前例的團結、全力動員助選,所有政治明星出來站台,但李卓人最終都輸過萬票,這對於泛民肯定是一大打擊。

另一方面,九龍西一直是泛民的強區,近幾次立法會大選建制與泛民的總得票差距都達到6、7萬票,在基本盤佔優的選區一對一之下接連落敗,而李卓人得票甚至比上次的姚松炎更低票,再加上李卓人和馮檢基得票相加也不及陳凱欣,連泛民最後歸咎「鎅票」的遮醜布都沒有了。令到這場補選,成為近年泛民其中一場輸得最慘的敗仗。

整體而言,李卓人這次慘敗有三個原因:一是輸在個人。筆者早前曾撰文指出在補選中往往出現一個「新不如舊」的規律,即新人往往較舊人有較高勝算,原因是舊人有太多過去包袱,而新人則可以輕裝上陣。這次陳凱欣不但年輕,而且資歷完整亮麗,對於中間選民有較大吸引。相反李卓人多年來有不少受爭議事件,雖然知名度高,但卻是爭議滿身,其激進工會背景、曾助外傭爭取居港權的往績,令他在公屋區失票嚴重,連本應是泛民票倉的中產區也出現失票。至於「自決派」更加不會支持他,令李卓人在泛民基本盤失票嚴重。顯然,泛民這次點將是完全失敗,或者由一個泛民新人出選都不致於如此狼狽。

二是泛民的政治牌已經出現邊際效用遞減。李卓人的慘敗與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的重創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過分操弄政治牌,但在社會民心思變的大環境下,還在揮舞幾十年如一的政治牌、抗中牌,已經令選民無感。李卓人這次補選的主題其實只有一個「反」字,反對中央、反對填海、反對「大陸化」、反對特區政府、反對施政報告。

但市民不禁要問,反對之後又如何?反對填海住屋問題如何解決?反中抗中對香港有何好處?這些李卓人都沒有解答,整場補選他都是打意識型態牌、打政治牌,這種選戰模式已經打了幾十年,泛民仍在樂此不疲,但市民卻已出現嚴重的「政治審美疲勞」。民進黨在台灣都被翻盤了,說明經濟民生始終是市民最關注的,意識型態的爭論解決不了民生問題,所以台灣民進黨輸了,香港李卓人亦慘敗,兩者其實都反映了民心的向背,但泛民仍然抱著「舊黃曆」不放,李卓人焉能不敗?

三是目前的大環境、大氣候不利泛民。泛民接連在九龍西落敗,除了候選人及選舉工程出問題之外,也離不開大環境的因素。目前政治氣候其實是對過去幾年社會嚴重對立的一次鐘擺,市民厭倦了政治上的嚴重對立、議會長期陷入空轉,社會戰火不斷,對於泛政治化的操弄感到不滿。這種民情隨著林月月娥上台達到高峰。民情在變,社情在變,人心思穩,但泛民卻沒有調整路線,仍在打政治牌,反DQ、反威權、反填海,泛民完全適應不到新的政治形勢、感覺不到民心在變,仍然沉睡在過去靠政治牌「躺著也當選」的好日子,但市民現在需要的是民生和發展,李卓人在反填海後有沒有提出其他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的方案?李卓人連泛民支持者的票都集中不到,難道都是馮檢基的錯嗎?

姚松炎敗了,泛民認為是策略出錯,不是路線問題;現在李卓人再敗,又歸咎馮檢基,歸咎民協「放軟手腳」,泛民不反省自身、不反省路線,還有出路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有政界中人因此分析,北京對這次香港立法會補選可能會採取折衷的方法,即允許多於四人參選,但四個議席之中有數個名額會是內定,其餘議席則由其他參選人公平角逐,候選人必須靠個人實力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戴慶成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