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生:仿效獅城取消初小校內試是否實際?

2018-12-06
林添生
公共政策及事務顧問
 
AAA

EXAM1.jpg

較早前,新加坡宣布將豁免全國小一校內試政策擴展至小二,並大幅減少國內中小學整體考試數目,減輕學生壓力。此舉被香港部分議員及論者被捧為減壓良方,呼籲本港教育局仿效新加坡做法,統一取消初小校內試。

僭越校方自主 難以實踐教學理念

有別於新加坡教育體制,香港的小學大都並非由政府營運。除了官校外,津貼、直資、私立學校等都由不同的辦學團體為主要營運者。由於各團體有截然不同的辦學理念,若由教育局由上而下一刀切取消香港所有小學的初小校內考試,這將不利於某些學校實踐其教學模式。

有些辦學團體奉行因材施教,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將他們分流,編入輔導班、普通班或精英班就讀。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老師可針對學生需要教學,亦能妥善運用教學資源。校內考試可以有效地協助校方得知各學生的進度,有助分配學生到最適合班別,達致因材施教。對老師而言,考試結果反映個別及整體學生的學習水平及需要,老師便能更針對性地就學生所需來調適課程、制訂教學日程、改善教學方法,促進校內初小教與學的經驗。

另一方面,有些小學較注重學業成績,取消初小考試亦同樣讓它們難以實踐教育理念。考試可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知識,並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學生從考試結果當中可掌握自己學業上的強項弱項,從而進一步改善。當學生習慣追求更好成績,可為將來的校外評估、呈分試等打好根基,提升整體學業水平。

根據報導,大部份中一派位及校外評估表現優良的小學,例如拔萃小學和聖保羅男女小學等,皆重視校內考試籌劃和次數,它們相信考試有助提升學生成績。

筆者並非倡議所有學校均要將小學生操練成考試機器,事實上,以考試作為激勵學生在學業上精益求精的手法亦不會在每一個小朋友身上見效。但既然香港辦學模式一向行多元化,亦非常尊重辦學團體的教學自主,因此教育局不應有太多一刀切的行政措施,而應為辦學團體和學校留有較大彈性,設計及決定自己校內的考試制度。

筆者亦希望業界及論者理解,最能了解學生需要而做到因材施教的,一定是在前線的辦學團體和教學工作者。

無助舒緩壓力 出發點無望實現 

很多人認為小學生壓力過大,社會需要歸還初小學生一個幸福童年。筆者認為社會應從較理性的角度,客觀思慮這問題。

根據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2017年的調查顯示,只有不足2.2%的受訪初小生面對學業壓力問題,情況不算嚴重。同一調查中,亦揭示小學生的壓力也來自「受朋輩排擠」、「與家庭溝通質素差」,其中表示有朋輩壓力的比率更高達11.8%,受訪同學透露的情況包括「被人取花名」、「分組時不被邀請」、「曾被嘲笑和戲弄」等。

事實上,教育心理業界就改善兒童心理狀況提出的建議,亦不只是減少考試那樣單元。就以同一調查報告為例,專家作出的建議還包括關注小朋友的內心世界、開放地體驗和接納學生情緒、父母全心陪伴孩子一起自由玩等。

總括而言,取消校內初小考試並非切合本港所有小學的定位,更不能聚焦地減輕學生壓力。與其由楊潤雄一聲令下,不如容許校方自行選擇,決定是否需要校內試及考試模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