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周星馳時代終結了?

2019-02-15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cc1.jpg

每年的農曆新年,香港人除了出門跟親朋戚友拜年,不少人也喜歡到電影院看賀歲片。今年香港賀歲電影檔罕有地恢復昔日的熱鬧,共有五套華語片和四套西片上畫,觀看賀歲片也再次成為了許多港人的娛樂節目。

早在農曆新年假期前夕,香港街道上就已經瀰漫著一股濃厚的新年氣氛,賀歲電影宣傳的大小廣告招牌到處可見。其中,由周星馳自編自導的《新喜劇之王》,上映前更在社會上成功掀起了一股熱話。

這股現象的出現並不奇怪。周星馳是香港無厘頭文化喜劇電影的鼻祖,以往每一部作品皆被封為經典,承載了許多港人的快樂回憶。由他主演、20年前上映的《喜劇之王》,在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之中融入感人的人生經歷,更是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因此,不少星爺的粉絲都對《新喜劇之王》抱有很大的期待。

我作為從小看着周星馳電影長大的粉絲,上星期也專門到電影院捧場。平心而論,該部片子還是拍得相當有誠意,沒有功夫、沒有魔幻,周星馳在20年後的今天又回歸到小人物「努力、奮鬥」的故事,不由令人回味起20年前《喜劇之王》的經典情節。

然而,一起看戲的朋友卻對《新喜劇之王》有貶無褒,指它雖然使用了很多《喜劇之王》的橋段,又加入父女溫情,但整體故事鋪陳單薄,未能達到心中預期的水準。

《新喜劇之王》在香港的票房表現,也不幸被朋友言中。至截稿前,《新喜劇之王》只能守住今年香港華文賀歲片票房榜的第二位,不敵由劉青雲和張家輝攜手合作的《廉政風雲煙幕》。

如果說,《新喜劇之王》失意於香港,很可能是因為近年周星馳專註中國大陸市場,帶有香港特色的無厘頭文化已隨他北望神州而逐漸消逝,不再為港人接受。令人驚訝的是,《新喜劇之王》的背景在大陸,主要演員也是大陸人,但在大陸市場似乎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受歡迎。

數據顯示,該片在大陸上映首日的票房收入僅排第三位,落後於大陸笑星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其後,原本排在《新喜劇之王》之後的科幻片《流浪地球》逆襲,搶佔第一位後,《新喜劇之王》的票房更跌至第四和五位之間。

在大陸一些影評網絡上,《新喜劇之王》的口碑也只是中規中矩。不少大陸網民紛紛留言批評周星馳時隔多年依然在「炒冷飯」,以小人物為主角,題材離不開勵志感人,已無法繼續在大陸市場大賣。

也有大陸網民慨嘆,《新喜劇之王》作為周星馳無厘頭風格的電影,沒以前那麼有深度、內涵,可見星爺已經江郎才盡,創意見底,這位「喜劇之王」正漸行漸遠。

大陸網民對周星馳無情的評價,和幾年前截然相反。曾幾何時,周星馳的電影幾乎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陸民眾的「集體回憶」。尤其是《大話西遊》,在大陸高校和網絡上流傳並迅速走紅,風靡一時,至今仍被奉為經典。想不到短短几年間,周星馳極高的人氣已不復見。

當然,因為《新喜劇之王》的票房表現欠佳,就直指周星馳在大陸不受歡迎,未免過於武斷。但觀乎早幾年《西遊伏妖篇》和《美人魚》凌厲開畫,周星馳一人火併30個對手綽綽有餘。今年星爺的確是遭遇到了大陸喜劇新勢力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他敗在沈騰手上,反映這位「喜劇之王」危機的到來,已是不爭的事實。

某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市場走向的選擇。香港電影一度輝煌如斯,但是香港市場本身有限,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峰期之後,很難催生出新的東西。相反,中國大陸地大物博,創作題材和市場豐富,一旦經濟發展起來,就可以輕易地帶動電影行業興旺。

假如說經濟實力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新喜劇之王》的票房表現對香港人或許是一個警示:「星爺時代」的即將過去,除了反映香港電影文化漸漸逝去,是否也折射出香港經濟在整個中國的地位的下滑?如果香港社會繼續吃老本的話,昔日香港的美好恐怕真的會一去不返了!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日前陪內地來港朋友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展,在演講廳前被工作人員熱情邀約觀看免費的電影《金門銀光夢》。影片是十年前拍攝的講述第一位華人女導演伍錦霞的歷程,隨着影片的播放,我們完全沉浸在這部紀錄片的情景中。

    薩日朗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