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勿濫用「根正苗紅」一詞

2019-03-07
劉信
媒體工作者
 
AAA

RED1.jpg

近年來,香港媒體和時評員,總愛濫用一些文革年代的政治術語,其中一個最常濫用的詞匯,便是談到某個人的政治背景時,用上「根正苗紅」。舉個例子,隨著澳門特首選舉臨近,有人刻意跑到香江媒體撰文,為他所心儀的人選抬轎,稱對方是「真命天子」,又強調對方「根正苗紅」,深得中央信任,因而必獲中央「祝福」。好明顯,那位寫文為人抬轎的人,根本不知道「根正苗紅」的真正意思。

上了年紀的媒體人都知道,在大陸的文革年代,曾經流行血統論。什麼叫血統論?用文革的口號來說,便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便有所謂「根紅苗正」的說法。「根紅」是按家庭出身,把工人、革命軍人、革命幹部、工人、貧農和下中農劃為「紅五類」,其子女可優先選拔升入高等學校。「苗正」則是指「生在新中國,活在紅旗下」的人,不受舊思想影響。

及後,坊間又派生出「根正苗紅」一說,指的是「紅五類」皆是窮出身,而當時社會相信「越窮越革命」,所以「根正」是指他們家庭出身好,「苗紅」是指他們比較傾向革命。跟「紅五類」的反義詞是「黑五類」,指的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和右派,合稱地富反壞右,其後人也會因文革盛行血統論而受到牽連。

若用上述標準的話,香港和澳門在97和99年才回歸祖國,而且均奉行一國兩制,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自然沒有一個港澳居民可算作「苗正」。至於「根紅」或「根正苗紅」,則按「越窮越革命」的標準劃分,你的家庭出身越是窮出身,你便越是「根正苗紅」。至於某人所力捧的人選,則是資本家之後,文革時期視為反動階級,所以他不但不是「根正苗紅」,而是「黑五類」。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新華澳報》在2008年刊登的一篇〈華澳人語〉的時評,便提到某位特首大熱人選的父親,曾在文革期間受難,文革後才獲得平反。若這個傳聞屬實的話,便證明了所謂的「根正苗紅」的說法,根本是胡說八道。該名澳門特首大熱人選,在文革時代不但不被視作「根正苗紅」,而是被劃入了「黑五類」,是文革血統論的受害者。

事實上,大陸在文革之後,已經撥亂反正,提出改革開放,放棄階級鬥爭為綱。強調「根正苗紅」的血統論,早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某人所力捧的人選,亦不再因其父親的資本家背景而受到打壓,並因而獲得平反和重用的機會。在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今日,某些人竟聲稱中央走回血統論的老路,以一人是否「根正苗紅」作為用人標準,這已不是醜化澳門政壇,而是污衊中央的行為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