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生涯規劃課程要上軌道 內容必須更切合學生需要

2019-03-25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LIFE1.jpg

年輕人多有自己的夢想及抱負,協助年輕人追夢是生涯規劃課程的目標。課程初推出時標榜協助學生按個人興趣、能力,選擇合適的升學或就業路徑,推出時大受好評,認為符合學生需要,但近日的調查卻為課程響起警號。有青年組織去年尾訪問了751名12至24歲青少年,有近三成人認為生涯規劃教育未能有效協助自己認識「多元出路」。組織更發現教師在教授生涯規劃課程時感到力不從心,難以掌握課程要求。

鼓勵年青人按自己興趣發掘潛能,追尋夢想是社會大勢所趨,教育局於2014學年順應潮流,以津貼支援中學推行生涯規劃。但推行多年以來,卻似有還無,有媒體更報導有學校中陷阱,與某些機構合辦了名不符實的所謂「生涯規劃課程」。當中最嚴重的例子是有機構導師以軍訓式的「洗腦」教育,不斷催谷學生自信心及紀律性,過後卻造成諸多後遺症、心理創傷。也許這些只是個別例子,但已反應出教育局對學校如何運用這些津貼的支援不足,過於放手予學校,卻未有相應加強有教師作有關培訓,以致不少學校需要把課程「外判」。

教育局就生涯規劃教育,近年加強了於行政上及津貼上支援學校。但要避免生涯規劃課程失去原意,甚至變成外間濫竽充數機構的「提款機」,教育局應多加制定業界指引,推動生涯規劃課程發展走向正軌。去年尾由教育局主辦、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的「探索事業.發揮所長--2018生涯規劃教育研討會」,就是理想的交流平台。研討會讓敎育工作者與專業人士及學者,就學生的事業探索和發展機遇交流意見,提升專業能力,了解生涯規劃課程的新資訊。

教育局更應加強現有的「商校合作計劃」,與工商機構、專業團體和非政府機構建立更緊密聯繫,例如設立具認可質素課程提供者名單,作為計劃的合作夥伴,提供各類活動,為學生提供適切而多元化的事業探索活動,為未來升學及就業作好準備。

另一方面,政府應考慮仿效歐美,擴展現有的生涯規劃。美國的職業生涯教育就從六歲開始,把所有學生分成四類,分別為小學、初中、高中、十八歲後,安排不同的職業生涯分工課程,要求孩子認識自己興趣、專長、特點、能力,進而了解工作與學習的關係。此舉有助學生明白學習到的知識用途,更能學以致用,再從興趣的職業選擇深造的學科,學習與工作目標一致,自然事半功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