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2019年談政治安全

2019-04-08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RR.jpg

中共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3月底受邀到中央黨校做報告,延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年初講話的題旨,就防範政治安全風險做了長篇專題報告。這不是中國高層今年第一次對政治安全警惕,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根據中央政法委微信公號消息,陳一新的報告題目,就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防範化解影響國家政治安全重大風險》。今年1月21日,習近平在發言中列出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共七個領域的重大風險,被外界形象地概括為「七大風險」,其中首要就是政治與意識形態風險。陳一新直接說明,「首要任務是維護以黨的執政安全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安全為核心的國家政治安全」。

也是在1月,中國公安部長趙克志也要求抵禦「顏色革命」,把防範政治風險置於首位。

現在回頭看,高層1月接連發出的信號,為全年的意識形態工作定了調。過去三個多月來,半個月出版一次的中共理論刊物《求是》已連續七期在封面重推習近平講話。最新一期亮出的是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不久,在2013年1月5日對中央委員會的講話:《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其中說到了中國政情觀察者已熟知的「(改革開放)前後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立場。

這番回顧讓人再次確定,中共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因改革開放而有所動搖,堅持不重蹈蘇聯覆轍,堅持中國道路的輿論鬥爭,在中共十八大換屆時,大幕即已拉開。

習近平在2013年講話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他堅信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解決中國面臨的歷史性問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此後幾年來,官方在意識形態領域裡連番「亮劍」,到最近又有報道稱多名高校教師因學生舉報而被整肅,高層維護政治和意識形態安全的力道,始終沒有鬆懈。

引人關心的是,在意識形態領域裡「激烈鬥爭」了五六年後,此時公開挑戰中共意識形態話語權威的言論已大為式微,為何「政治安全」今年又再次提到重點議事日程?

一個解釋是,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的壓力仍在,中國國內經濟減速,金融風險與網絡空間帶來的變數,都使得高層的危機感更為凸顯。在這方面,陳一新在黨校講話中闡述的六大效應,包括「倒灌效應」(境外輸入性風險造成的外生變量),敵對勢力內外合力的效應、政治性問題與非政治性問題交叉感染的「疊加效應」等,闡述得淋漓盡致。再者,今年適逢「9」這個歷史上曾發生重大事件的特殊年份,也引人警覺。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今年是中共建國70周年,高層要在這個節點上定義與論述建國之路,對意識形態問題進行階段性總結、「一錘定音」。

事實上,過去70年來,中國在道路選擇上一直飽受壓力與曲折,所謂的「探索」,實際上就是跌跌撞撞,而今中國雖已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並且對外施加大國影響力,但中國的體制是否被西方世界「認可」,依然是個問題。美國在貿易談判中,強力施壓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其實已觸及政治制度的層面。美國排擠華為,對中國啟動來勢洶洶的「科技戰」,就透露出對中國制度的強烈不信任。在中國國內,一些知識分子也在私下辯論國家的走向。

在這些背景下,意識形態鬥爭今年再次成為話題不難理解。港媒報道,約200名紅色後代3月底聚集北京表態,強調要找回馬克思主義,就是一種焦慮情緒的反映。不過,當局也要小心拿捏,防範「防範政治風險」的聲勢或範圍擴大化,結果激出新的矛盾,付出更多國內與國際代價,這何嘗不是又一種風險呢?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治局會議是否也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樣減少了,還需要更多數據和信息來支撐,政治局會議在中共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會不會變化也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層決策流程和模式已隨着政治現實的變化而轉型,中國不會有新的「習李時代」,政治局集體決策也成了過去式。在核心地位充分鞏固、最高領導人的決策指示能被無障礙貫徹落實的新時代,政治局開會次數少了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吧。

    楊丹旭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