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支持疫苗接種,又何必以權威壓人?

2019-04-24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19-04-24 at 10.04.43(1).jpg

近日,在世界各國錄得的麻疹案例逐漸增加,本港的相關疫苗曾一度缺貨。有醫生認為,麻疹案例似有死灰復燃之勢,並歸究於「疫苗懷疑論」的流行。這一個論點亦於海外流行。他們認為,近十多年來,在「疫苗懷疑論」之下,越少家長替小孩接種疫苗,導至麻疹疫情捲土重來。

原則上,筆者贊成接種疫苗。尤其是一些傳播率高而死亡率不低的病毒,更值得接種。此外,有一些頑疾,以疫苗注射作為預防,往往比病發後才調理或更治較佳,何不及早接種?當然,我們亦要清楚知道,所有療程、包括吃藥、注射或手術等,都可能會有一些風險或副作用。以常理論之,接種疫苗的出事率相對較低,一般人在衡量效益與風險之後,大都會選擇接種。

但近年來,曾有醫生或權威對抱有「疫苗懷疑論」的人破口大罵。在專家口中,「反疫苗」就成為「無知」、「迷信」和「累事」的代名詞。筆者對這種以權威來欺壓人的態度頗有保留。

近幾十年來,麻疹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到底,麻疹是否正在死灰復燃,並捲土重來?這一切又是否「疫苗懷疑論」所惹的禍?實情又是否如此呢?把所有問題都歸究於「疫苗懷疑論」又是否公道?

首先,麻疹一直都在香港,談不上是銷聲匿跡。跟據衛生防護中心麻疹週刊提供的資料顯示,本港每年的麻疹個案在100宗之內。2014年有50宗。2016年和2017年更在單位數字。2019年直至3月底,麻疹累計感染數字有31宗,此刻只能算是小爆發。

據世衛的研究指出,於1980年時,估計全球每年約有260萬人死於麻疹。美國在疫苗接種前每年有300萬至400萬宗病例,大多數受感染以及死亡者皆小於5歲,受感染者的死亡率大約是0.2%;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死亡率可以高達10%。

但在全球大力推廣接種疫苗之後,從1990年至2013年期間,麻疹死亡人數從54萬5千人左右,下降至大約9萬6千人。估計2016年全球死於麻疹的病人約有9萬人。於2017年,則有11萬人。總的來說,全球死於麻疹的病人一直在減少中。儘管2017年略為回升至11萬左右,但這個數字並不顯著,亦很難斷言直接與「反疫苗」有關。

全球人口也在增加,特別是發展中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近數十年以來,全球人口一直在穩步增加。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在1980年期間,估計全球大約有44.47億人口。於2017年,全球人口已增至75.3億左右。在這段時期,人口增加而麻疹死亡個案減少,可歸功於疫苗注射奏效。可是,縱然麻疹死亡個案有回升跡象,也不一定代表是「反疫苗」惹的禍。

全球於2016年期間,大約有74.44億人口,至2017年的75.3億人口,即上升了約8千6百萬人左右。既然人口增加了8千多萬,麻疹病發及死亡人數增加,亦並非一定不合理。而且,全球發達國家的人口都在銳減中,新增人口集中在發展中國家或某些貧窮國家。這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較低。而且,就算注射了疫苗,但如果兒童的營養不夠,或衛生水平不佳,一樣可以增加死亡率。

換句話來說,麻疹死亡個案的大趨勢一直在下降中。就算說近一年似有回升的跡象,但相比全球人口增長來說,其增幅亦不明顯,暫時亦不能算是形成新趨勢。若強行為近一、兩年的死亡個案略為增加之情況找一個原因,或可歸究於全球人口增長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其疫苗注射覆蓋率較發達國家低,營養及衛生水平又較差,患病的機會及死亡率也會有相應提高。所謂的「疫苗懷疑論」,只流行在西方發達國家,我們無法證實與麻疹死亡率的高低有必然關係。

本港的麻疹疫苗接種率十分高

近幾年來,儘管「疫苗懷疑論」已從歐美等國家傳到香港,但我們仍不見香港麻疹接種率有下跌的跡象。麻疹疫苗接種率,一直維持在十分高的水平。跟據網上資料顯示,於2009年至2012年出生的本港兒童,接種覆蓋率達99%以上:

螢幕截圖 2019-04-24 上午10.07.43.png

網上資料

此外,跟據學童疫苗接種的紀錄來說,於2014至2015年、2015至2016年及2016至2017年等三個學年,麻疹的接種率亦高達98%以上:

螢幕截圖 2019-04-24 上午10.07.50.png

網上資料

簡單來說,儘管近年「疫苗懷疑論」相對流行,但香港家長仍是相對保守及信奉主流西醫的意見。至少在香港來說,「疫苗懷疑論」促使接種疫苗的人數減少的說法,並不站得住腳。近幾個月來的「小爆發」顯是另有原因。

「反疫苗」的不同層次

筆者比較反感的是,曾有醫生或權威在鏡頭前狠狠批評「疫苗懷疑論」,只三言兩語的便把他們說成是「錯誤」、「無知」或「累事」。可是,在資訊發達的年代,我們應否以這般簡單的「二分法」來對待不同意見的人士呢?這樣狠批,又是否客觀呢?首先,把所有持「疫苗懷疑論」的人當成是同一夥人,已有欠公允。其實,所謂「反疫苗」的人,至少有三種。

其一、有一批人是「完全反對注射任何疫苗」的。他們認為,無論是某些絕症、死亡率十分高的疾病或流感等,都不應該接種疫苗。其二、另外有一些人,是贊成注射大部份疫苗,只反對注射某些疫苗。例如,為數不少的人不贊成注射流感疫苗。他們大都認為,老人家及兒童的抵抗力較差,也不妨接種流感疫苗,但健康的成年人則未必需要。其三、也有一些人,其實他們都贊成注射疫苗,連流感疫苗也不反對。但如果每年的實驗結果顯示,該年度的流感疫苗成效不高,才選擇不接種。總的來說,縱然同是抱有「疫苗懷疑論」之人,亦會有不同想法。

應該以理據說服人,何必以權威壓人?

其實,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大部份人的想法都會有某些數據及資料所支持。但本港醫學界對持不同意見人士的容忍度顯然十分低,素來喜歡以權威壓人。兩年前,曾有醫學界權威,在鏡頭前狠狠批評某些反對注射「流感疫苗」的人,認為他們所持的觀點及數據是「錯誤」、「失實」或「誤導」的;只三言兩語的便以權威壓人。有趣的是,該年的「流感疫苗」效率確實偏低。「流感」的變化十分大,廠商要不停的作出預估及推算,「流感疫苗」的成效着實每年也有差異。兩年前,那些反對注射「流感疫苗」的人所說出來的數據絕對屬實。該醫學權威亦在第一次電視訪問後再作補充,事情才告一段落。

筆者絕非「反疫苗」,但權威和醫生又何必太過妖魔化「疫苗懷疑論」?「科學精神」在於謙虛的接受批評及挑戰,在不完美的世界裡,企圖找尋真相或真理。在論點沒有被擊倒之前,先假定為真理,但又應該同時抱有謙卑的心,隨時接受質疑及挑戰,以理據說服人,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精神」。既然有人對疫苗抱懷疑態度,作為醫生,又何不以理據和數據向大眾解釋清楚呢?只以權威壓人,絕不值得我們尊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