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霆嘉:耳垢勿亂清(一)

2019-05-23
黃霆嘉
屯門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
 
AAA

相信每個人也曾經被耳垢困擾,感覺耳朵痕很癢癢的,有些人會用棉花棒「取耳」,有些人更會參加美容院推出聲稱可以清潔耳道的療程。耳道痕癢的原因有很多,剛才提及的所謂清潔耳道方法,不但不能達到清潔之效,更可能是耳道發炎或感染導致痕癢不適的元兇。

ear1.jpg

耳垢是皮屑和毛囊分泌物的混合物,內含油脂與防菌酵素,有抑制細菌生長及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不需要特別清潔耳道,因為耳油或耳垢會隨同新陳代謝的皮屑排出耳道外。耳垢通常積聚於耳道外圍,會隨著皮膚的新陳代謝慢慢地由內向外退出外耳道,顎關節的活動也會使耳垢加快排出,例如講話或吞嚥時掉出。

一些關於清潔耳朵的謬誤,我會逐一為大家闡述。

謬誤一:

洗頭或游泳會導致耳朵入水,必須用棉花棒清理

正確解說:由於耳道狹窄和皮膚幼嫩,棉花棒或耳挖棒都不適宜用來清潔耳道。如感覺外耳道積水,可按摩耳屏,把外耳道的積水擠出耳道口,再用紙巾或乾布,吸掉已擠出耳道口的積水。

謬誤二:

如不定時清理,耳垢會大量堆積導致聽力減退

正確解說:正如上述提及,一般來或耳垢不會影響聽力,但個別人士可能因為外耳道狹窄及皮膚新陳代謝較慢,耳垢排出能力比較差,耳垢有可能堆積成「耳垢塞」阻塞外耳道,造成傳導性弱聽。這個時候應該向醫護人員求助

謬誤三:

耳燭可「吸走」深層耳垢,更有治病功效

正確解說:耳燭可治病的立論沒有科學根據;而耳燭燃燒時產生的高溫,會導致耳道燙傷,也有個案因此耳膜穿孔

 

下星期我會繼續為大家分享正確處理耳垢的方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