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清波:美國精英對華心態量變與質變

2019-06-10
鄧清波
中國時事評論人
 
AAA

UC.jpg

中美經貿摩擦牽動着全球經濟局勢。壞消息是:美國新推出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出口貨物提高關稅的措施,並多次威脅將對另外價值約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頓時對峙形勢升高。好消息是:中美雙方都表示談判還可以進行,並沒有完全破裂,希望依然存在。

經貿戰雖然激烈,卻顯然只是當前美國對華強硬政策中的一部分。特朗普當局已經明確把中國定位為主要的戰略競爭者,除了經貿,在科技、軍事、地緣政治等各方面,都採取了系列對華遏制圍堵措施。美國一些政客的言辭尤其充滿敵意,對中國橫加指責,甚至,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日前演說,認為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是在與一個真正不同的文明社會與意識形態較量,這是美國首次面對非白人種族的強大競爭對手。連這種具有鮮明種族主義色彩的話都堂而皇之出口了,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

然而,中美之間的競爭乃至較量,其實並不是現在才有,實際上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美即在朝鮮戰場上兵戎相見,此後中美長期處於敵對狀態,這固不待言,就算上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之後,儘管有人甚至用「某種程度上的盟友」來形容中美關係,中美出於對抗蘇聯霸權的需要確實開展了許多合作,但兩國之間的較量也從未停歇。

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如: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曾經聯合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聯合制裁和封鎖;美國曾經每年用所謂貿易最惠國待遇逼迫中國作出各種讓步;1993年中美之間發生銀河號事件,美國借口有化學武器,在公海以軍艦扣留中國貨船並強行登船檢查;1996年因美國公然容許李登輝訪美並發表演講,導致台海出現危機,美國航母編隊馳入台灣海峽威懾中國;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準確說是美國的B-2轟炸機連續發射三枚精確制導炸彈,轟炸中國駐當時的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導致中國三名記者死亡,數十人受傷;2001年4月1日,美國EP-3偵察機逼近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偵查,並撞毀中國攔截軍機,導致中國飛行員王偉犧牲。

從上述這些代表性的事件可以看出,儘管當時的中國政府盡最大可能維護本國尊嚴,但整體來說,毋庸諱言,當時的中美實力比現在更加懸殊,美國其實始終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中國的,中國處於被動、弱勢的一方。美國對中國並不友善,但也並沒有把中國視為平等的競爭對手。

那時的中國,不僅在經濟、軍事、科技、外交等各方面的實力都與美國相差甚遠,而且內部困難重重:國企一度虧損嚴重,導致數以千萬計的工人下崗;銀行一度出現大量壞賬,埋下巨大風險隱患;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一度十分猖獗,成為影響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因素;甚至各種歷史罕見的天災也一再出現,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2年的非典危機。

就當時的中國而言,無論內部還是外部,風險挑戰可謂都十分巨大。因此,美國對中國盛氣凌人幾乎是肆無忌憚的。當時的美國大肆宣揚「人權高於主權」等理念,對中國人權狀況、社會制度等任意指責,完全是以高高在上的傳教士姿態面對中國。當時的美國並沒有把中國定位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是因為在當時的美國政治精英看來,中國還沒有作為美國「對手」的資格。

然而,到了今天,情況顯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的60%。中國在某些領域的高科技產業和企業,已經讓美國產業和企業感受到了競爭的威脅,如5G技術方面,第一次有國家可能打破美國的優勢壟斷。中國在航天、航母、隱形飛機等方面,也接連獲得突破,雖然與美國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但確實可能形成某些局部的優勢。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長期名列前茅,在國際上的聲望也日益提升,「一帶一路」倡議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而在美國選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朗核協議等重要的國際多邊平台的同時,中國在這些平台中的份量卻越來越顯得重要。甚至,美國還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相當於是給以「人權衛士」自居、經常在人權方面指責中國的自己打了一個耳光。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積極收割冷戰結束帶來的戰略利益之後,轉向亞太,把中國定位為與俄羅斯並列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暴露出了對中國發展勢頭的高度敏感。而這也意味着,美國的對華心態開始產生巨大調整,由過去完全的居高臨下,開始變為某種意義上的平視,即把中國視為真正的可以與美國一較短長的「對手」,而不是一個可以任由美國欺凌的弱者。

然而,儘管美國對華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有了更多「平視」的視角,但是,這並非表示美國已經真正用平等的心態來面對中國。因為,在中國並沒有顯露出對美敵意的情況下,美國主動把中國定位為對手並加強遏制,本身仍然暴露出唯一霸權國家的傲慢心態。

事實上,正是因為美國政客的霸權傲慢心態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仍然不能真正以平等的態度來面對快速發展中的中國,這才是導致他們對中國越來越充滿敵意的重要心理根源。正是由於從內心深處仍然認為美國就應該高人一等,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只能作美國霸權庇蔭之下的永遠的二流國家,使得美國精英們寧願無視中國有關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無視學者們有關中美陷入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警告,而全面採取越來越激進的措施,試圖打斷中國的發展勢頭。

但是,既往的歷史已經證明,中國依靠其堅定不移的改革開放,克服了種種風險、困難和挑戰,取得了越來越多的發展成就。儘管貿易戰來勢洶洶,但以今天中美實力的對比和國際局勢的演變,美國未必能給中國製造出更多比過去更大的危險和屈辱。或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無論是面對貿易戰還是其他方面的壓力,中國仍然處於相對的弱勢、守勢,但只要中國能夠維持住改革開放以來的穩定局面,那麼,中國就勢必會越來越有底氣面對美國的圍堵遏制,迫使美國精英學會以真正平等的姿態來面對和尊重中國。

或許要到那時,中美之間才更加能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構建起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新型大國關係。然而,前提是,美國的精英們能夠避免過度的焦慮,正確判斷中國的發展勢頭和意圖,避免讓傲慢帶來誤判,給中美關係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作者是中國時事評論人、台海關係和輿情研究工作者)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雷蒙多訪華反映了美國既想擴大又想限制對華貿易的矛盾心態。美國既要考慮追求更高水平自由貿易、繼續深化全球分工網絡和國際統一市場所帶來的風險,又要考慮徹底轉向排他性市場分割和技術控制、破壞過去一手締造的全球供應鏈的成本。

    馬雪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