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月偉:七一·港青

2019-07-08
 
AAA

yy.jpg

香港七一之夜,有評論者說,反修例港青和港府是一起做了個社會實驗,測試香港社會對暴力抗爭的接受程度。

反修例港青覺得,200萬人(根據民陣的數字,下同)都和平上街遊行了,還有三人自殺死諫了,港府仍不回應訴求,只有升級行動,讓全世界震驚。於是,地獄之門爆破,在香港立法會大樓。

面對攻勢,港警先撤退,放任抗爭者衝擊、大肆破壞,半夜再來清場。雖然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事後否認了擺空城計誘敵深入之說,不少人仍質疑港府,是希望借暴力、破壞的新聞畫面,逆轉社會上同情抗爭的民意。

而事實證明,也確實有這樣的效果。

有原本同情反修例運動的學者批評,立法會攻佔行動要達成的目標不明確,手段無法無天,反而對運動造成巨大傷害。

不過,連日來不斷有聲音呼籲要諒解這些衝動的年輕人,指他們冒着必定被告暴動罪、入獄10年的風險,沖入立法會,徹底侮辱一個他們認為無法代表自己的議會和政權,有幾名所謂的「死士」甚至準備留守,等待中槍、被捕,整個行動其實是自殘、自殺之舉,如果有人要自殺自殘,他們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責怪。

香港建制派大老、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日前受訪時,也說雖然他不能同意把港青暴力抗爭的責任全部怪罪於港府沒有回應訴求,但如果把這場政治風暴只歸咎於外國勢力,對事態毫無幫助。他認為,在譴責暴力、追究責任之餘,港府和北京都應退一步反思,年輕人那種激憤到底從何而來。

實際上,許多港青在反修例抗爭中表現出來的絕望和歇斯底里,恐怕是沒多少人預料到的,到後來,那已經不純是修例、高官處理手法的問題,而是一整個世代對「一國兩制」、對政府失去信心,對香港潛在、深層次矛盾的怨氣,一次集中的大爆發。

早在2005年,中國時任總理溫家寶就已經向上京述職的時任特首曾蔭權提及香港「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北京一直未公開點明這個深層次矛盾是什麼,但一般分析多認為指的就是香港經濟被地產業「綁架」的問題。到曾蔭權卸任時,「官商勾結」更成了港人用來罵政府的熱詞。一項國際研究顯示,香港今年1月連續第九年蟬聯房價最難負擔的市場,一般家庭不吃不喝得存上21年的錢才買得起房子,而所謂的居住正義其實也跟經濟轉型、收入分配等問題環環相扣。

港青對「一國兩制」、政府的信心缺失,還和政治制度有關。北京向港人許下過普選的承諾,最終因為泛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堅持要「真普選」,而沒能實現,但現有政制也導致港府對負面民意缺乏敏感和政治手腕,這在修例風波中完全暴露出來:港府自恃在立法會夠票,又自認佔據道德高地,不理反彈,強行修例,終於激怒民眾。

自2003年50萬港人上街反國安法立法後,北京便在逐漸收緊對港政策,這種趨勢在2014年佔中運動後更是明顯。這次,待塵埃落定後,恐怕也會出現類似的反應模式。被爆破過的地獄之門,將需要多管齊下地修補。

 

文章轉載自《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