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霓虹老招牌 撐起繁榮80年代

2019-07-15
 
AAA

8599995f-1296-4f42-8856-835fbd68df23.jpg

提到香港,不少外國人都會想起「東方之珠」,五光十色的不夜城。有這個美譽,全靠街上閃閃發光的特色霓虹招牌,更吸引了不少荷里活電影及外國MV到香港取景!

gRokqnYsVK0VTytypGfIJIq0V1u2TrhgSerQoEnq0KA.jpg
(《攻殼機動隊》電影劇照)

五六十年代是香港飛速發展的時期,商家們看準商機,大肆為自己的商品做廣告,在電視廣告還未普及的年代,各式各樣的霓虹招牌就登場了。

霓虹燈雖然美麗,但製作起來絕不簡單。師傅要將玻璃管彎曲製成所需圖案或文字,然後把管內空氣抽乾淨,再充進氖氣,通電後即釋出粉紅色的光芒,而要發出藍、黃、綠、白的燈光,則要把不同螢光粉放到玻璃管當中。

20190225095739256.jpg

現今,本港最老字號的霓虹光管廠是「南華霓虹燈電器廠」,最經典的製作,要數1973年豎立在彌敦道的樂聲牌廣告牌,足足有20層樓高,要由4千支霓虹光管組合而成,照亮整條彌敦道,也創下當時的「世界最大型霓虹招牌」健力士世界紀錄。不過,這個廣告牌在1995年已被拆除。

1953_3l.jpg
(圖片來源:信興集團網頁)

不同時期的霓虹招牌,都不不同特色。細看起來十分有趣。

例如90年代出現了很多夜總會的霓虹招牌,原因之一是很多做生意的人會邊飲酒邊談生意。同時也會有很多霓虹招牌上,會出現一些日文,這是因為當時香港深受日本文化影響,市民狂熱追捧日本的百貨公司、音樂、設計、劇集、產品。

shutterstock_114295786.jpg

不過,霓虹招牌滿街的風景,正漸漸消失。由於招牌老化,近20年常出現舊招牌墮下傷人的事件。自2010年起,政府便下令清拆有潛在危險的招牌。拆下來的招牌,因其體積之大,也無法一一收進博物館,最終大部分招牌也只能運到堆填區。

shutterstock_1075914488.jpg

延伸閱讀
  • 在未有電腦字供應前,大部份招牌字都是由書法家或街頭寫字佬代勞題字。他們除了因應對不同行業的特性而演繹不同的書法風格外,也會刻意使用異體字來突顯招牌字的獨特性,從而提升招牌的視覺效果。例如「太平館飡廳」,就是將餐廳的「餐」寫成「飡」,並成為了該食肆的特色。此外,一些麫包舖亦使用了異體字,如「麫包」寫成「麵飽」或將字體簡化成「面包」。所以,霓虹燈招牌異體字並沒有實質的規範,而是由寫字佬按其喜好演繹出來。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