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書蘭:2019香港的傲慢與偏見

2019-08-19
廖書蘭
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AAA

pro.jpg

這個世界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香港,我的城,我的家,當六月亂到了七月,我對「她」仍抱有一絲希望,進入了八月,我從失望到徹底絕望!做一個香港小市民,我該怎麽辦?我們面對的每一天,就好像跌入了一個無底的黑洞,恐懼、無助、傷心、絕望!

憶及80年代初我到香港,經歷了香港80年代的經濟繁榮,當時盛行的幾句話「魚翅撈飯」、「魚翅當粉絲」、「街上處處有金拾」、「香港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金雞」,及至後期整個社會開始躁動不安,到了90年代初,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浪潮,幾乎席捲人心,那個時候,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出席送別宴,即要走的人,都以慶幸的口吻表示要走了,同時又用悲憫的語氣說,「我們先過去安頓好,隨時歡迎你們來……」!我說,真是笑話了,我有說過,我也要移民嗎?請不要用你的心態來看我。我壓根兒就沒有考慮要走!進入了2000年,沙士、金融海嘯……我也沒有想過離開我城我家;而今2019的這年夏季,反「修訂逃犯條例」所蔓延開的社會動蕩是香港有史以來,前所未有最嚴峻的社會風暴,有友人問,妳要不要走?我嚴肅的想一想,不走!我決定留下來,這個城,我人生的黃金歲月都在這裏渡過,在這裏結婚生子,落地生根,我真不打算走。我的命已經紥根在這塊土地了。

我城向來是精英之城,是華人的驕傲之地,是現代中國的奇跡。為什麽會淪落到如斯田地?我們是世界金融城市,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每一年世界級的古玩字畫都在此拍賣,數不清的畫展、音樂、舞蹈、戲曲都在這裏演出,我們向來只談經濟、金融、電影、藝術文化,為什麽今天會變成一個烽煙四起,草木皆兵的城市呢?什麽黑衣人,白衣人,現代版「黃衞兵」……,什麽忠人假冒奸人混在人堆裏拉人打人,什麼奸人假扮忠人擾亂視聽,好讓他們自己鬼打鬼……,我真的給懵了!

現在我們不敢隨便出街了,因為不知道哪裏有示威打架?哪裏有阻塞交通?搞不好被亂棍打死,血流披面,成為殘廢人。若無可避免要出街辦事,總是被人善意的規勸,不要穿黑衫、白衫、黃衫,不要戴口罩(即使感冒),有人送你口罩,也不能戴,因為懷疑口罩內有毒……。平日在臉書上看到一些朋友,貼上好山好水好花草,美食美人美心情,而今這兩三個月以來,臉書上,天天除了鋪上這裏有人放火輕生,那裏有班人打架,就是謠言四起,什麽樣的說法都有,無非是讓我們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當然,也有讓我們相信國家是我們的堅實後盾,看着解放軍海陸空在深圳演習的影片,希望可以起了阻嚇作用,安定民心呀!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顆定心丸,關乎我們的東方之珠是否還亮不亮?世界金融中心是否還繼續運轉下去?

但最最讓我揪心的是在臉書的幾個鋪文,黑框黑底白字「痛心疾首」、「昨夜又無眠」、「放過我們吧!我們只是一群本本分分的小老百姓」、「不要再搞亂香港了,我們要活下去」……。

絕大部分的香港市民都是安居樂業,恪守本分的人,我們上有老下有小,我們要活着,一個都不能少。

六月份的示威遊行,到了八月,已經從和平理性演變成血腥、廝殺,整個香港充斥着暴戾之氣!今天已過了2019年的中元節了,我們還要等多久才有太平日子呢?快了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