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大筆杆子」新書信息

2019-08-19
 
AAA

SZE.jpg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鴻的新書《改革潮頭鼓呼集》近日出版發行,書中披露了不少與近些年中國重大政治決策相關的信息。這名退休一年多的原中共高層智囊再度引起輿論關注。

施芝鴻今年68歲,曾先後參與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文件,以及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十六屆四中全會、十七屆四中、六中全會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六中全會文件起草工作,著述包括《當代中國的主義和問題》《改革潮頭雪浪花》等,堪稱中共政策制定和理論闡釋的「大筆杆子」。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施芝鴻歷任中共上海市委政研室處長、上海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浦東新區黨校常務副校長等職務,為當時主政上海的江澤民、朱鎔基、吳邦國、黃菊獻計獻策。2000年,施芝鴻調任中共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曾慶紅的秘書,2007年出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13年轉任十二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施芝鴻也是上世紀90年代著名的「皇甫平」寫作組成員之一。1991年初,施芝鴻與《解放日報》副總編輯周瑞金、《解放日報》評論部的凌河一道,根據鄧小平在上海的談話精神,以「皇甫平」為筆名在《解放日報》頭版發表系列評論文章,一掃1989年政治風波後中國輿論的保守沉悶氣氛,為改革開放大唱讚歌,號召各地爭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皇甫平」的系列文章被認為是替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製造輿論。

施芝鴻的新書《改革潮頭鼓呼集》分為「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進入21世紀以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個時期。書中披露了許多中共高層的決策信息。

《新京報》下屬的微信公號「政事兒」上周五引述《改革潮頭鼓呼集》策劃編輯張振明說,該書彙集了40年來施芝鴻以個人名義撰寫的同改革開放有關的各類體裁文章約200篇,絕大部分是沒有公開發表過的調研報告、演講報告、工作研究文章、理論學習文章等。

施芝鴻在書中談到,中共確立習近平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重大政治決定,也是一個重大歷史貢獻」。

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首次正式提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這是中共2002年11月十六大後再次正式使用「核心」。

施芝鴻在書中寫道,2017年2月13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絕對不是不要民主集中制。「我們黨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緊密結合的制度。很多重大工作部署,從部門提出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要經過五六道關,涉法事項還要到全國人大討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做到兼聽則明、防止偏聽則暗,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施芝鴻披露,習近平2016年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談到核心問題時又強調,核心絕不意味着無限權力,也絕不意味着可以任性決策。他表示,要正確處理核心與集體領導的關係,更好堅持民主集中制,絕不會搞個人專制、個人崇拜,絕不會搞王明殘酷的黨內鬥爭那一套,也不會搞「文革」那一套。

書中還介紹,時任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全國政協傳達學習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常委會上說:「習近平同志有很強的民主意識和民主作風。他主持召開的每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我們討論和決策黨和國家重大問題時,各位常委同志的發言都是非常熱烈的,有時候也會就某些具體問題展開不同意見的討論。習近平同志總是在聽完大家的意見之後,才集中集體智慧作出最後決斷。他還說,習近平同志在常委會上充分聽取大家意見和建議的民主意識、民主作風,遠遠超出我自己當年在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主持黨委(黨組)工作時聽取班子成員意見的民主化程度。俞正聲同志的這一番話,是對那種所謂確立了中共領導核心,就意味着集權、意味着專制這樣的雜音噪音的有力回答,也是對黨內外一些疑慮和擔心的及時澄清。」

在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以及習近平擔任中共總書記的第一屆任期,施芝鴻都是中共高層智囊的重要成員。他在書中披露的一些信息,對外界觀察和研究中國高層決策過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治局會議是否也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樣減少了,還需要更多數據和信息來支撐,政治局會議在中共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會不會變化也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層決策流程和模式已隨着政治現實的變化而轉型,中國不會有新的「習李時代」,政治局集體決策也成了過去式。在核心地位充分鞏固、最高領導人的決策指示能被無障礙貫徹落實的新時代,政治局開會次數少了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吧。

    楊丹旭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