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解讀修例風波峰迴路轉背後

2019-09-11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gov1.jpg

修例風波峰迴路轉。隨着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並啟動對話,香港激烈的局勢有所降溫,雖然零星的破壞依然猖獗,但整個周末並未出現大規模暴力事件,上街的人數也下降不少。但政府行動的效果還有待繼續觀察,下一步與市民的對話至關重要。

然而回想宣布決定前那幾天,從山窮水盡到柳暗花明,香港局勢背後究竟經歷了什麼,值得玩味。

按照時間線排序,可將幾個事件串聯起來。

8月30日星期五,831「大決戰」前,路透社放出林鄭曾向北京請求撤回修例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遭否決的重磅消息。在港採訪的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馬上「闢謠」,稱與中央政府內部可靠人士確認路透報道假新聞。隨後兩天,示威者扔出上百枚汽油彈,破壞三十多個地鐵站,暴力程度達到空前的地步。

而後星期一,路透社再次爆出林鄭小範圍閉門會議錄音,談話中提及她「如果有選擇會辭職」。

星期二,港澳辦發言人時隔數周再次召開新聞發佈會,指出現在已經到了維護「一國兩制」原則底線、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關頭。社會上討論的都是緊急法和解放軍,似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然而,星期三下午,林鄭月娥就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另外,政府邀請外籍專家加入監警會,並承諾將成立對社會深層次矛盾「做獨立研究及檢討」的委員會,二者疊加實際作用相當於80%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相當於在實質上回應了兩項訴求。

從兩次爆料的時間、方式和來源看,這種操作更有可能是港府主動放料。第一次路透社引述了兩個港府高層方面信源,其中一名甚至是港府現任高官。能接觸到修例相關工作的港府高官一隻手都數得過來,在這個關頭誰敢做二五仔?第二次路透社直接獲取錄音,這種精英聚會中帶入錄音設備是冒着被踢出圈子的風險,而且就算隱蔽帶入也幾乎不可能錄到如此清晰的音效。

如果是林鄭安排主動放料,這兩招能達到什麼效果?最大的客觀效果就是把中央「擺上台」,向全世界表明現在香港局勢進入死局的責任在北京。林鄭難道真的要和北京撕破臉?

筆者不相信這樣一個經驗豐富的政客會做出衝動的決定,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放料是為了表明中央某一派的作為,而這種做法得到了另一派的許可。

常規上,港澳工作是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港澳辦、中聯辦一線的機構負責。這次林鄭宣布正式撤回條例後,港澳辦、中聯辦罕見的默不作聲,未像以前一樣發聲明對港府的重大政治決定表態。6月宣布暫緩條例時,兩辦即發文表示「支持、尊重和理解」,這次居然是林鄭自己代表北京說了這句話,令人側目。

同時,筆者聽聞多方消息,北京近期已派人南下坐鎮深圳應對香港事務,然而主理機構並非來自港澳系統。這更加劇了政圈猜測。

此外,上一次宣布逃犯條例暫緩前,政治局常委韓正就曾南下廣東坐鎮,此次未傳出相關消息。翻看領導人活動記錄,反而是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8月29日至31日赴粵,考察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雖然此次考察緊跟習近平8月中旬在甘肅考察文化保護的行程,體現落實核心政策要求,但巧合的時間和考察時長依然引人注目。日本媒體日經新聞就從這個方向分析了這位「救火隊長」的行程,認為他就是代表習近平繞過港澳系統向林鄭「傳旨」。但文章未引述任何消息源,真實性有待考證。

如果按照這條思路分析,此次撤回修例的決策過程超常規,也涉及不同派系的博弈。在事件平息後,可能中央港澳系統內會有所調整。調整時間一方面看香港局勢發展,一方面看北京決策層的會議安排。如果香港社會形勢趨於穩定,即將在十月舉行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可能會討論下一步計劃。

政策軟化信號?

此次港府選擇妥協社會訴求,是否證明未來香港的管治會趨向軟化?筆者不這麼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講話強調鬥爭,而港澳台工作被列入了「鬥爭重點」。相信未來北京將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在香港與敵對勢力鬥爭。

那這次的妥協是什麼意思?習在講話中也有相當篇幅談鬥爭的策略:

「要注重策略方法,講求鬥爭藝術。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合理選擇鬥爭方式、把握鬥爭火候,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要根據形勢需要,把握時、度、效,及時調整鬥爭策略。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鬥爭中爭取團結,在鬥爭中謀求合作,在鬥爭中爭取共贏。」

可能這就是答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