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香港被取代?

2019-09-23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medi.jpg

在香港灣仔馬路上,德士司機突然開口議論:「你看那些大陸人,大包小包在買葯。」

我轉頭看看窗外,見到一堆人過馬路,但他們提着什麼已經看不清楚了。他接著說:「那裡什麼都是假的,食品是假的,奶粉也是假的,你拿那個罐子是真的,裡面的是假的。」

在安靜的夜裡,我感受這個香港中年男子語氣里的不屑,想像他在日常生活中、在媒體上看到的場景——大陸人蜂擁到港買葯、買奶粉,給孩子打疫苗,再對比我腦海中繁華與現代化的北京、上海、杭州,想像香港居民心目中的大陸,一定很不一樣。一個香港人如果不踏足大陸,在日常生活中卻頻繁看到到香港搶購奶粉、食品、給孩子打疫苗的大陸居民,叫他怎麼認可大陸的發展成就呢?

而這只是經年累月造成香港人對大陸印象不佳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已。

至今,香港反修例暴力抗爭已成為香港每逢周末上演的固定戲碼,市民群體私下質疑,不論是白衣或黑衣示威者,都有「拿錢辦事」的暴力分子。周末黃金時段,港島市區餐廳顧客稀少,服務員閑着聊天,議論他們聽來的示威者打砸公物的價碼。

這些坊間傳說不易核實,然而,這場香港社會抗爭的背後既有民眾的真實不滿,也有幕後金主支持與高人指點,也是合理推測。那麼,中央政府的對應方案是什麼?

上個月18日,中國中央政府宣布,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立即引起輿論界一陣騷動。深圳概念股隔天開市時集體飄紅,60隻個股漲停。投資人士解讀的信息是:中央決心扶持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讓深圳取代香港的地位。

這是事實嗎?專家們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中央確實已在為香港的衰落做「兩手準備」,以免陷入被動;另一種則認為,香港百年積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可能、也不需要被取代。

持後一種看法的代表人物是原重慶市長黃奇帆。黃奇帆在最近廣傳於社交媒體的一段視頻中強調,香港與其他中國境內經濟金融中心城市的區別,就在於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既有利於香港發展,也有利於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

香港是全球資本進入內地跳板

黃奇帆說:「因為中國再開放,也不會搞資本主義制度,而香港正是一個實施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經貿中心。」他引述數字說明,雖然上海與深圳的經濟規模都超越了香港,但是來自香港的投資依然佔中國外資的54%左右,原因在於香港是全球資本進入中國內地的跳板。從貿易看,香港去年和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這是香港作為世界性轉口、離岸貿易的中心的作用。

他接着總結,中共幾代領導人都看到了香港和內地體制不同中潛在的優勢互補,呼籲大家「不要用一般的,好像你好我求你,你不好我把你撇開了。大家不要用小人之心度我們君子之腹,度我們中央之腹,好像香港現在不行了,有點亂所以我們用深圳去取代它,不要有這個想法。」

黃奇帆一向被認為是金融專才,他的意見樸實理性也有格局。核心觀點是強調香港的地位不能用經濟規模來衡量,相反的,香港可以補充與豐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實踐。這番話在中國網上得以流傳,也有一種中央為香港打氣的意思,表明「祖國不會因為你有點亂就撇開你」。

而北京對香港的對策,可能是前述兩種看法的結合。中國將深圳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既有在國際上展露本身制度性的意涵,也有深圳加快發展的需要。但這不代表北京打算任由香港衰弱,或者推動深圳取而代之。

憂心陸港關係的大陸知識分子認為,要緩解陸港矛盾,大陸還有許多牌可以打,比如可以設立獎學金讓香港青年到中國重點大學學習。北京大學等學府每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官員提供許多獎學金,那能不能也支持香港大學生到大陸念雙學位?香港人口也不多,大灣區能不能興建幾百萬套政策性住房給港人居住?

最終,處理香港問題的積極方法,其中一條依然是回到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真正開放、法治的城市群,吸收國際資本,形成大量優質就業崗位,並且完善對港人就業落戶的配套,多創造經濟誘因,減少控制與限制,自然能增加對港青的吸引力。大陸境內的藥品、食品讓民眾放心,減少民眾到香港大採購或上外網的必要,都有助於陸港融合。

應該肯定,在香港鬧騰了這麼久之後,北京一直表現出克制與耐心。黃奇帆強調,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央政府不會以深圳取代香港;而即使陸港發生許多矛盾,大陸民眾也往往能很原諒「香港同胞」,則是多年教育的同胞心理在發揮作用。香港人,是否也能看到或體會大陸民眾的這種心情呢?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府能不能考慮給予積極服務夜經濟的商場商戶,一定的獎勵,例如旅遊或者購物優惠。提振夜經濟,既要全民參與,也應該給予全民適當的鼓勵才對。這一點,值得財政司考慮,最好在財政預算案予以回饋。

    沙千山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