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迷茫無奈? 積極面對精神健康!

2019-10-11
 
AAA

20190619_逃犯條例_情緒問題_4.jpg

過去數月香港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你屬於甚麼職業、在社會上身份為何,都可能會遇到精神上的困擾,會感到迷茫無奈但不懂得如何處理。大家可能曾經因政見不同與別人發生人際衝突, 跟親朋好友、同事甚或陌生人因為意見相左而爭論不休。又或者在不同渠道接觸過令人不安的視頻和圖像,也可能因為社會環境而遇到財政或就業困難。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然而對未來保持積極的態度,可為生活和挑戰提供所需的動力和勇氣,希望以下的意見能幫助大家面對以上情況造成的精神困擾︰

*與社會動蕩有關的突發新聞及消息充斥日常生活,會誘使人日夜不停追看社交媒體的的最新消息(包括影片及圖片)。但不斷重覆觀看鮮活的暴力場面可能會導致「急性應激障礙」,倘若長時間觀看更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究竟何為過量接觸沒有嚴格定義,但就我個人而言,每天不應觀看此類片段超過兩次,並且應避免睡前兩小時觀看。即使想了解最新的時局情況,我通常會選擇閱讀網上文字新聞。

shutterstock_1150971305.jpg

 * 相比把時間花在觀看視像新聞,我會選擇將時間分配作維持或加強日常計劃︰堅持做運動,保持日常工作時間表,並與親朋好友和狗狗共度時光。我們一方面是負責任的香港公民,對香港的政治發展抱有積極的角色,同時亦要謹記我們亦身為子女、伴侶、父母、朋友、寵物主人、同事及教徒等其他同等重要的人生角色,這些角色為生活中賦予目標和意義,同時維持着我們的心理健康。

 *政治取態就像個人信念一樣,可以根深蒂固並充滿個人情感。因此,與其試圖改變他人的觀點,倒不如尊重達至和而不同。強行改變他人的觀點,不單會引致不愉快的對話,更可能受高漲情緒牽動而令長久保持的友誼關係破裂。必須提醒自己,長久的人際關係建基於在共同興趣和互相的心靈交流。朋友對我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失去這些關係大大打擊對我們的社交網絡和支持。除了政治話題,其實我們還可以在社群中分享另一些共同話題。

除了建立自己的精神健康適應能力,識別與壓力相聯疾病的早期徵狀也很重要。早期徵狀包括感到悲傷、煩躁的和躁動不安,反覆有突然闖入腦海的傷痛畫面,迴避前往實際目擊或經歷創傷的地點(例如港鐵站、警署、政府總部等)。有些人甚至會變得麻木,對經歷產生分離的感覺,例如遺忘目擊或經歷過的創傷事件。

shutterstock_1125677876.jpg

出現這些反應並不代表軟弱,反而是遭受嚴重、重覆或長期創傷的人常見心理反應。當你或身邊的人持續一個星期出現以上的嚴重徵狀,應考慮向精神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醫管局有相關服務提供,有需要人士可向公立醫院尋求協助。假如市民希望使用其他服務提供者,坊間亦有不少選擇。其中,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可提供專業意見,亦推出了為期六個月的「CARE4ALL」香港精神-同舟同行計劃,詳情可瀏覽相關網頁︰https://www.hkcpsych.org.hk/index.php?lang=tw&Itemid=666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健康,包括要增強我們的心理適應能力,除了減少接觸引起相關問題的風險因素,及早發現和治療精神健康問題亦同樣重要,要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最好每週三次鍛煉身體、充足睡眠和保持營養均衡。我們身處社會動盪時刻,更應要愛自己關心他人,多留意身體、情緒、認知、行為各方面轉變,勿因精神過度受壓而忽略身邊至親。而我們身為醫療專業人員會一如既往,謹守專業一視同仁,繼續守護每個香港人的身心健康。

九龍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吳文建醫生

01200000028182136324394030963_s.jp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