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系列一傅式太極拳》

2019-10-31
 
AAA

作者:中大專業進修學院中文高級文憑學生蘇娟

MTAwMTM1XzE1NDc5Njg4NzIwODk=.jpg

網上圖片

在太極拳的各個門派中,少有聽聞傅式太極拳,傅式太極拳由下江南五虎之一傅振嵩前輩根據楊式太極結合形意八卦的特點所創,形式獨特,許多人只為太極拳強身健體的功用去學習,不瞭解當中各個門派的特點,也未瞭解其來源,使自己未能選擇適宜自己的太極拳之餘,還未能完全投入其中,功效不佳。
實際上太極拳種類繁多,形式也有許多講究,並非輕易掌握。傅式太極拳衍生于孫式太極拳,流傳至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有其價值,中國傳統武術深深紮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中,弘揚「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履行著「崇德尚禮、知行合一」的行為準則,秉承「以武教化、以武育人」的目標追求,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已不再單純地是一種簡單的實用技藝,而是一種內化的潤澤和昇華了的人文追求。

傅式太極拳的起源

1926年前,傅振嵩在北京中南海,擔任張學良父親張作霖元帥府衛隊隊長及武術教練之職務,負責保衛中南海及武術訓練的工作。
1927年6月南京革命軍大舉進攻張作霖,局勢緊急。由於傅振嵩不是張作霖的老鄉,張作霖的心腹暗中說閒話,張作霖遂召見傅振嵩讓他待以後平靜再來任。 傅振嵩為避嫌暫時辭去帥府衛隊隊長之職務。之後張作霖轉移東北時被炸身亡,傅振嵩剛好避過一場大禍。

1928年中央國術成立,館長張之江派遣駱斌專員到北京招考選抜國術人才,而傅振嵩、孫祿堂和楊澄浦均被入選,進入南京中央國術館任教練。 初到國術館時,每天早上互相交流經驗,傅振嵩教八卦掌,孫祿堂教孫式太極拳,楊澄浦教楊式太極拳,大家都互相學習。

1929年李濟琛聘請傅振嵩到廣州任兩廣國術館教練,他教授廣州市民太極拳法,既教孫式也教楊式。
1930年其子傅永輝由北京到廣州幫助傅振嵩上課教拳。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不久至38年,廣州已淪陷,傅永輝和傅振嵩隨廣東省政府轉移到韶關。省政府隨即組織粵北國術館,館長由省長李漢魂兼任,副館長為傅振嵩和劉法孟共同主持教務。

1939年,傅家父子已教孫楊兩式太極拳十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發現楊式太極動作偏重於右,而左式較少不夠平均。 因此大有改革之必要,於是傅家父子便開始修改並創編傅式太極拳。

創始人——傅振嵩

著名武術教育家,太極拳家。號乾坤,河南沁陽人,從小體格強健,個性正直,十分喜愛武術,16歲時,村裡人花重金請八卦掌宗師董海川的嫡傳弟子賈岐山來授拳,傅振嵩家境雖貧寒,但他沒輕言放棄,每天夜裡悄悄地跑到村頭的大廟旁去偷看賈岐山授拳,他對武學的執著追求最終感動賈岐山,破格允許他免費學習。傅振嵩勤學苦練,寒暑不輟,吃飯睡覺也不中斷練拳,一練就是9年。由於他練功刻苦,天賦過人,深得賈岐山的喜愛,賈岐山還破例將自己獨門太極球絕技傳授給傅振嵩。
l894年,陳式太極高手陳延熙也被邀請到村中授拳,一見傅振嵩就格外喜愛,將其視為自己的衣缽傳人。隨後幾年傅振嵩深得陳延熙的真傳和陳式太極拳的奧義,不僅精通陳式太極拳拳法不僅精通陳式太極拳拳法,而且各種兵刃、器械也有過人之處,不僅在陳延熙身上學到了陳氏太極拳的深厚技藝,更學到陳氏太極拳忠、孝、仁、義的道德內涵。
1920年,傅振嵩投身行伍,在奉軍李景林麾下當兵。在部隊偶然的一次大型武術表演中,傅振嵩全面展示自己的武學技藝,恰好被李景林看見,遂被選中擔任衛隊長。1926年,傅振嵩因李景林的推薦到北京給張作霖擔任衛隊長。但他個性淡泊,不願為官,也看透軍閥腐敗反動的醜惡嘴臉,於是第二年他辭官不做,回鄉授拳。
1929年,兩廣國術館邀請傅振嵩赴廣州任教。為播撒傳統武術技藝,傅振嵩與著名拳師萬籟聲、顧汝章、耿得海、王少舟齊赴廣州,也被人們稱為「五虎下江南」。此後,傅振嵩一心在傳統武術的研究和普及上,將自己畢生所學,融匯各派拳術之長,陸續創立傅式初級,中級,高級太極拳,著有《傅式太極拳》,《斯文體育》等著作,並不顧年事已高,廣收門徒弟子, 四處表演講學,播撒太極拳技藝,不幸積勞成疾。1953年5月1 日,傅振嵩因病逝世,享年72歲。

nBnauUzNjFGOmJWZ0QzN4MzM5ATOzETNjdTMmNjNiZTOwUmYmFjMmZDNiB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網上圖片

傅式太極拳的主要內容

傅式太極拳的基本動作分為如下五類。
第一是上步搬攔捶,右手卷拳,拳眼向向左邊沉下, 如預備迎敵姿勢, 搬進上步。如對方用右拳擊來,我右拳一翻陽手拳,右腳同時進一步,我右拳粘仔彼手,遂時再上左腿, 貼在敵人身後, 我左手向彼肩上一搬, 彼必應手而倒,彼力越大,跌倒越甚,故又名上步搬山倒,此為搬攔捶之奧義。

第二是如封似閉,如對方兩手捉我右拳, 我左手抵在對方右胳膊跟, 用內功涵胸拔背化解彼力,我手一閉, 敵人即失去重心, 我逐加兩掌一推,彼必應手而倒。

第三為扇通背,如敵人用右拳打來,我逐一起頭用右手按敵右手, 用左掌托他右胳膊跟向前一推,彼必應手而倒。

其四為玉女穿梭,身向左邊一沉, 雙手抱球式, 眼看左手,如對方用左拳打我頭部,我遂右腳上一步,迎彼右拳,我左拳穿出,托敵右胳膊根,密用內勁推去,彼必失重心而倒,此為架梁獲頂法, 如彼反攻, 轉移到我後邊,用左拳擊我,我遂時兩手一合,作抱壇式,渾然一氣, 向左邊轉至後邊,而自然左手迎敵。我右手穿出一擊,敵人便守不住陣地。彼若再用右拳向我右前方打我面部, 我逐移身向右前方邁進一步,我用右手迎彼右手,而穿出一掌擊去!彼必應手而倒。

5.jpg

2.jpg

傳式太極拳的特點

首先拳勢左右均衡,講究落步時腳尖落地為先。動作結束時,後腳尖必須向前,使其身體沒有偏左偏右,保證尾閭中正。
其次易筋旋腰,腰跨鼓蕩,拳法純以腰為軸,一切主宰於腰,其發勁更獨特色,是通過腰腹的微微鼓蕩或擰轉由內發於外,務令全身節節貫串,而最後達到掌指,充份體現出剛柔相濟而精妙的內家功夫。
然後以意氣行勢,四肢為形,變動圓轉,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綿綿不斷,一氣呵成,器度威儀 。

最後身法,手法,步法,肩腰胯互相協調, 「神隨意動」、「神意相隨」、「形神合一」。

傅式太極拳的功用

傅式太極拳在繼承陳式太極拳豐富技擊理論和八卦掌靈活步伐的基礎上,將傳統武術和道家中的調息,吐納等養生技法融匯其中,使傅式太極拳的技擊與養生功用並重。

在練身上,太極拳是協調自我的生理機能和肢體技能的身心訓練活動,通過各種招式動作的協調序化,以及招式動作的反覆練習磨合而對生命能量進行儲備、涵養和調節、整合、管理。其功能主要是個體性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和習藝得技、功夫上身。
練身的基本意義是生命能量的涵養和活動技能的整合,它不僅是外部灌輸的專項規範技能而更是自我修煉的個性活動技藝。

在用技上,包括對手的活動狀況、互動的時機位勢和自身的力量配置、應對的基本策略。用技的基本意義是肢體技術的綜合應用,背後是生命能量的有效運行,其核心功能是生存競爭中適應環境那防身、護體、制人、取勝的技藝發揮,表現為心主神明的意氣運行,其旨在肌體應對中的自我維繫和緊急避險。

在強身健體的功用上,此種發源於腰部的轉動,而傳至上、下肢直至未端,周而復始不斷地螺旋掤裹的細微蜿蜒如蛇行的內勁湧動,使周身筋絡不斷延伸,經脈加強運轉,連同轉腰運動及深腹式呼吸,直接按摩內臟。
並且太極拳傳承中華武術「惜精」 、「養氣」 、「凝神」的三大觀念,與中醫學「陰陽相濟」的理念一脈相承。太極拳通過調身、調息、調心達到內外的陰陽平衡,且通過身體內在的行氣、調神達到陰陽的相濟協調,使人的身心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讓精、氣、神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狀態。其動作的松、穩、慢、圈、勻、柔有助於活絡通經,其身體運動的全面性、整體性、協調性對於全身經脈的疏通極為有利,通過節奏性的肢體活動或身體控制,達到氣血通暢。

傅式太極拳的社會意義

太極拳不僅僅只是一個工具或一套動作去強身健體,實際上影響深遠,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
在個體意義方面,太極拳在現代繁忙的社會中有心理調節作用,現代社會人產生的心理壓力,源于深層心理, 隱伏於對生活節奏加快, 肩上負擔逐漸加重,產生憂患、 焦慮、 浮躁的心理。太極拳奉行「身心合一」的形神兼修準則,以自然隨意的神舒,身體開合以予陰陽運動中,使太極拳運動起到調整心態平衡和健心的功效, 使人們從失衡的心理狀態中走出來。
在社會風氣方面,太極拳的武德修養,有著幾百年的光榮傳統,有著極為嚴格的門規戒律。要練好太極拳,首先必須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毅力作保證。而太極拳本身所宣導的「崇德」、 「尚柔」、 「貴圓」、 「 善變」、 「 用反」、 「 守弱」 等宗旨,更使得現代群體對和諧概念有更為明確的理解,有明晰的社會行為準則與文化傳統信仰,這些拳意能推進整體社會向著和諧方向發展。

太極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傳統體育是人類身體表達、身體記憶、身體創造最為重要的文化符號與文化實踐。從意識形態到文明禮儀,由情感認同到行為實踐,我們可以確切地說,傳統體育是人類最本質和最重要的身體文化遺產。因此我們應多去瞭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不應限制於刻板思想,認為太極拳只適合於老人使用,並因其傳統文化與現代快速發達生活模式相異而否定其價值,這是值得人們去思考反省的。

參考來源:

蔡月飛.:《論傳統武術的回歸與當代價值》.,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8) ,頁40-46。
廣州太極詠春八卦學院:《傅式太極拳》,http://www.masterkwok.com/futaichi.html
任錫訓(1995):《中外體育名人大辭典》,頁667。
藝術中國:《傅氏太極宗師——傅振嵩》,2007年6月7日,http://www.artx.cn/artx/wushu/34362.html
<<太極特刊>>: 廣東省太極聯誼社編印於,民國三十七(1948)年八月一日。
華夏文化百科:《傅式太極拳》,https://wiki.hygx.org/index.php?title=傅氏太極拳&variant=zh-hant
傅式太極拳:http://www.masterkwok.com/futaichi.html
李明川:《傅振嵩對太極拳發展傳承的影響窺探》,《蘭台世界:上旬》2014年第10期。
阮紀正:《傳統太極拳的生命智慧》,體育學刊第 23 卷第 5 期,2016 年 9 月。
廣州太極詠春八卦學院:《傅式太極拳》,http://www.masterkwok.com/futaichi.html
孫亮亮:《太極拳的中醫學理論闡釋》,陝西中醫2013 年第 33 卷第 12 期
黃戒(2011):《淺議新時期太極拳的哲學價值及傳學社會意義》,《科教導刊》第29期.。
湯立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系研究》,中國體育科技 2018年(第54卷)第3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下集會講陳氏太極拳
 

延伸閱讀
  • 江西竹林寺螳螂派相傳由清末西藏喇嘛三達和尚所創,後傳「一僧一道」。「一僧」是指僧人李觀清禪師(又名紅梅和尚);「一道」是指黃道人。李禪師所傳的,為長房功夫;黃道人則傳二房和三房功夫。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