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發展應用教育,香港可參考新加坡模式

2019-11-11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SING1.jpg

香港近年銳意發展創科產業,教育被視為是最重要一環。數月前團結香港基金發表了《應用教育》研究報告,當中指出香港教育出路單一,要發展與學術教育雙軌並行的應用教育,以回應社會人力需求,而自資院校課程更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研究顯示政府的資源投放不均,政府要扭轉情況,必須大刀闊斧的改革,仿效新加坡模式,提供資源分配公平的教育環境。

本港多所本地自資院校提供的應用學位課程,如樹仁大學、恒生大學、公開大學等,提供如飛機工程、護理、數碼營銷、文化及創意等多個應用課程,以就業主導,強調知識可用於在未來職場。但這些學位往往時候需要昂貴的器材,以確保課程内容與企業實際環境相符,資金自然成爲院校發展的制肘。其實自資院校在調配資源、課程發展、師資等方面更爲靈活,政府應透提過資助這些自資院校課程,加快推動創科相關的應用學位課程發展。

不少地區政府早認識到應用教育的重要,例如新加坡政府就在教育上投入巨大,多年來一直佔GDP約4%、財政收入的23%,而且不論是否自資院校,政府對每間學校的硬件設施有統一的要求,這使得不論是普通缺乏名氣的鄉郊學院,或是找贊助較遜的大專院校,校舍環境等硬件也與名校相距不大。

政府對應用學院的重視,使得學生能按其能力選擇升讀及就業路向,只要有志創科應用,多能「殊途同歸」,為本地創科作出貢獻。新加坡亦有完善的教育出路分流,學生要在中四時參加N水準考試。有志學術方向的學生,通過後再讀中五,之後參加O水準考試,升讀大專,三年後也可以申請大學;有志於應用方向的,則通過N水準考試後,再讀兩年的中專就直接就業。新加坡學生即使成績一般,也可按能力興趣,入讀各式各樣應用及就業為本的大專學院,包括新加坡的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建設學院等,畢業後再按個人生涯規劃決定投身職場,或進入大學深造,為社會培養創科人才。

應用教育要取得成功,教育界與政府都要充分配合,政府現行的自資界別資助計劃,包括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及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都是資助學生學費的,院校並不會獲得額外的財政資源,以致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均,限制了名氣較弱學院的課程質素。

政府應仿效新加坡,透過資源再分配,加強資助這些切合市場需要、但營運成本高的應用課程,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未來的職業和人生方向,在社會上找到一席之地,長遠為本地創科發展作出貢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單憑一場考試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果,決定他們將來升學求職機會的做法越來越不受歡迎;適逢科技發展的大勢,社會越來越重視技能多於學術資歷,我們亦是時候重新思考對教育、技能和資歷的理解和認可。

    政策‧正察  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