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論】香港正在自毀地位...

2019-11-22
 
AAA

shutterstock_233821429.jpg

香港絕對是一個福地,因為自從反修例風波至今已經超過5個月,仍然未有大規模的悲劇發生,絕對是天佑香港。事實上,無論特區政府或抗爭者,似乎都對何為政治角力一知半解,因此才會令風波越演越烈,到底雙方明不明白香港之特殊地位,以及在政治上何謂「妥協的藝術」?

的確,抗爭者對於抗爭者的行為越來越激進,而且無論理據如何充分,暴力的抗爭行為在任何一個社會都不會容忍,而且香港是行普通法的地方,司法制度是由執法、檢控、法庭裁判分工,故此就算不相信執法的制度,亦應該相信法庭可以公平判決每宗案件,而不是以暴力的行為去宣洩,又或者以「私了」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且暴力方法,真的可以得到香港市民及國際間的認同嗎?

當然,相較抗爭者,今日抗爭活動不斷升級,最難辭其疚的一定是特區政府,除了因為處理危機的主導權在特區政府手中,而非抗爭者之外,藥石亂投,除了譴責之外,完全看不到特區政府有何實質方法,做到他們強調的「止暴制亂」的工作,亦是一大問題,而且反而引來國際社會的抨擊,最終令美國參眾兩會,以「一致同意」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現在只差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有關法案,便正式成立。

最有趣的是面對法案,特區政府又是發表聲明,較好的是對抗爭者是以「譴責」的字眼,但對《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特區政府卻以「遺憾」表達不滿,但如何防止香港失去了在國際上的獨特地位,又或者如何令美國參眾兩院相信香港仍然享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利,以及「一國兩制」仍然運作暢順,特區政府卻似乎無能為力,那麼特區政府是否已變成了一個只懂發聲明的政府?

或者,特區政府認為美國的行動,真的對香港的影響有限,可能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早前表示有人希望某些國家透過單方面措施,影響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和自主貿易政策,是多此一舉,是反映了特區政府的心聲,可是特區政府有沒有認真考慮,如果《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最終影響香港的「獨立關稅區」的地位時,受害的不只是香港,而是中國失去了一個與外國連繫的重要渠道。

之前已說過,《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表示中國與香港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那麼香港其實要做的其實是一個超級連繫人,甚或是一個超級中介人的角色,而如何做好這個本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令中國與海外都可以透過香港早已建立好的機制進行互通。事實上,無論上海、深圳及澳門,在可見的將來根本無法取代香港的地位,因為單純是港元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香港以行使普通法的地方,這都是上述三個城市在十年內難以建立的。故此,如果往後的發展令美國牽頭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相信不少美國盟友如英國、日本等有機會跟隨,屆時香港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會隨之而失去,到時中國亦會因而失去了唯一一個可以與海外進行「交往」的超級中介人,對中國打擊會相當大。

可能有些會覺得道聽途說,不過正如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博士曾指出,中國可以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香港金融體制起了重要的作用,否則難以在1998年以在澳門辦賭船為名義競標,達到烏克蘭出售航母不能用作軍事用途的規定,並在之後輾轉落入中國手中,最後改裝成遼寧號,由此可見香港的超級中介人角色,對中國其實十分重要。

事實上,就算是20多年後的今日,阿里巴巴回歸香港上市,其實亦可能是基於政治上的考慮,並利用香港這個超級中介人角色,避開政治風險,因為就算中美可以達成貿易協議,相信都沒有人可以保證在可見的將來,中美的關係沒有惡化的可能,所以之前傳美國正計劃限制中資企業在美股上市,並限制美國政府退休基金投資中國企業,這個風險絕對有存在的可能,故此回歸香港至少可以保障國際集資渠道不被突然切斷,而且阿里巴巴只是其中一例,自去年11月至今,人行在香港離岸市場發行了合共1,60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可見中央亦視香港的金融體系為一個重要的集資渠道,並為人民幣起穩定的作用。

由此可見,中央是否如特區政府般,覺得如果《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最終令香港失去「獨立關稅區」的地位,真的無關重要?不過,就算特區政府醒覺,如何令國際信服香港仍然有效實行「一國兩制」,又是另一個問題,因為過去五個多月特區政府應對反修例風波的行為,已令不少國家之信心動搖,要挽回其實已不容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