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禁蒙面法:最佳選擇是等終審法院來糾偏

2019-11-25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court1.jpg

伴隨着暴力事件的升級和法治秩序的瓦解,香港的法律體系和司法獨立也不可避免地經歷着1997年回歸以來的最大考驗。

香港高等法院11月18日裁定政府頒佈實施的《禁止蒙面規例》(禁蒙面法)違憲。翌日,北京即猛烈抨擊了香港司法體系。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擔心中央政府可能會行使對《基本法》的最終解釋權,推翻法院的這一裁決。如果這一假設成真的話,將意味着香港司法獨立被嚴重削弱。

官方尚未明確表示中央政府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但考慮到發表聲明的及時性以及措辭的強硬性,或意味着北京可能會推翻法院的裁定。

很顯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19日的聲明是對香港終審法院的一種警告,暗示如果終審法院不推翻高院的裁定,那麼全國人大將出手這麼做。

22日傍晚,香港高等法院決定暫緩執行此前關於《禁蒙面法》違憲的裁定,暫緩時間為7天,至本月29日。

然而,北京出手干預的時間節點是一個棘手問題。北京時下需要權衡其他重要的政治因素,包括明年1月的台灣大選以及與華盛頓的貿易談判。在這兩個重大事件塵埃落定之前,如果北京採取強力措施,需要權衡考量可能會產生的不利影響。

美國國會20日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意在為香港示威者鼓勁,要求依照美國法律對香港的特殊經貿地位進行年度評估,並威脅要制裁那些削弱香港自由和自治的中國官員。這是北京面臨更多地緣政治風險的跡象。

法案已經提交給白宮,特朗普總統需要在10天內做出決定,要麼簽署使之成為法律,要麼否決。據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將會簽署這一法案。如果這樣的話,肯定會招致中國政府和立法機構的齊聲譴責。中國已嚴厲抨擊了該法案,斥之為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並誓言要採取強力反制措施。

迄今為止,北京都在努力避免直接插手,而是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自己處理反政府示威活動,並堅決支持港府採取措施結束暴力、恢復秩序。

10月初,港府引用殖民時期的《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頒佈實施了禁止示威者戴口罩面具的禁令。雖然這一決定效果有限,但北京認為必須對高等法院的裁決做出回應。

高等法院法官判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部分條款有違《基本法》,但並未就整個條例做出裁定。然而,如果不對這一裁決進行上訴或挑戰的話,港府將來難以再次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來遏制暴力、恢復秩序。

政府的支持者一直敦促香港當局採取各種措施,以便結束暴力、恢復秩序,包括援引《緊急情況規例條例》,以便賦予警方更大的搜查和拘留嫌疑人的權力,關閉抗議者的溝通平台,並成立一個特別法庭,以加快處理與暴力事件相關的案件等。

過去幾周裡,內地官媒也高調呼籲港府採取更強硬的手段和措施,以儘快結束暴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訪問期間,也非同一般地重申了中央政府一貫的對港政策立場,指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香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官媒也高調發表評論文章,抨擊香港法院對示威者過於寬容,並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違法亂紀者被捕後,很快就被保釋出來,並可能再次走上街頭幹違法的事。評論認為,這樣是起不到任何威懾作用的。

也有評論員不無感慨地表示,香港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多數法官都持有外國護照,並質疑他們到底在效忠於誰。

在此背景下,北京被迫發聲,表示解決涉及《基本法》爭端的最終權力屬於全國人大。《基本法》第158條賦予了北京這樣的權力。另外,如果這一裁決不被推翻,會被視為對極端示威者的縱容。

然而,北京採取任何激進舉動,都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政治風險。人大常委會此前對《基本法》的解釋,都曾引發人們的擔憂,認為人大在試圖限制香港在「一國兩制」原則下本應享有的司法自由。但在當前政治氛圍下,如果北京決定釋法,肯定會再次被渲染成為削弱香港司法獨立、動搖國際社會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信心的一步棋。

如果人大釋法在明年1月11日台灣大選之前進行,肯定會有利於現任總統蔡英文。其實,鼓吹台獨的民進黨已經從香港亂局中獲益匪淺。

同時,釋法可能會對中美貿易談判可能產生影響,北京對此也不可掉以輕心。對特朗普將簽署香港人權法案使之成為法律的預期,已加劇了人們的擔憂,認為這可能會使貿易談判複雜化。如果北京採取更激進或咄咄逼人的行動,將會增加貿易談判破裂的可能性。

在此情勢之下,北京的最佳選擇就是等待香港政府上訴,由終審法院作出裁決,或者裁定恢復《禁蒙面法》,或者由終審法院決定是否提請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條款作出解釋。這是《基本法》規定的程序。

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這樣看起來,北京19日發表強硬聲明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