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中美貿易戰之中期成績表

2019-12-16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cn1.jpg

中美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近兩周以來,美股、港股及中國股市的表現尚算有不俗之表現。

中美貿易戰爆發至今,已將近有兩年的時間,中國在國際貿易的表現卻持續增長。2019年首11個月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對比去年同期增長2.4%。其中,出口增長4.5%,入口與去年比較則持平,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簡單來說,中國受貿易戰的影響,出口到美國的貨品有所下降,但對歐洲、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新興市場等卻大幅增長,完全抵銷了對美出口下降之影響。筆者始終認為,中國有六大因素,可立於不敗之地:

1. 由2017年至今,中國貿易總量已連續兩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家。中國的生產鏈亦相對完整,單看美國的對中國貨之關稅清單,已可清楚看到中國出口貨品已遍布各個工業環節。中國在生產量、貿易量及產品覆蓋面上都勝過美國,中國貨品亦難以在短時間內被其他國家取代。

2. 中國的金融業及貨幣兌換上,未完全開放,尚在政府可控的範疇內。中國始終可以透過人民幣適度貶值刺激出口,以抵銷美國之關稅,並乘勢打進其他新市場,擺脫對美國之依賴。簡單來說,中國對人民幣匯率有獨立的控制權,沒有被美國逼令升值的同時,還作出了適度的貶值以保持中國出口的競爭能力。

3. 中國與伊朗已達成協議,伊朗將向中國提供大量的原油,中俄亦正式「通氣」,大大強化了中國境內石油與天然氣等能源之供應,不必倚靠美國或沙地阿拉伯。此外,中國與伊朗及俄羅斯的能源合約,將會以歐羅及人民幣結算,不必經美元交易。

4. 於2019年,中國已改向南美國家增購大豆,以報復美國。美國並無如坊間所料,先把大豆賣給南美,再經由中美及南美運給中國以規避中國徵收的關稅。想深一層,難道南美不能增產嗎?曾有傳美國逼令中國在未來幾年要「定量、定價」的購買大豆,中國並無答應,足見中國在國際大豆市場上,仍可找到其他國家替代美國。

5. 中國與三十多個國家簽訂貿易互換協議,於2018年貨幣互換額達6萬億人民幣。於2019年,中國大幅增加非美元區的貿易,估計貨幣互換額還會再倍翻,嚴重打擊「美元霸權」。預計本年度中國貿易總額,將會有大約25%是以美元以外的貨幣交易。

6. 縱然華為被針對及打擊,但並無影響其5G業務的拓展,已與多國簽訂合約。美國對華為5G的打擊,勉強來說只限於「五眼聯盟」的英語國家,但當中英國和加拿大對華為5G持開放態度。此外,歐盟亦不見得會買美國賬,不少歐洲國家已決定用華為5G。於兩大國之間,其他國家實無一面倒支持美國的必要。

總的來說,中國出口量於世界稱冠,涉及多個工業生產範疇,質優而價廉,供應穩定而有信譽,在中期來說也無法找到另外的國家取代。相比起來,美國出口卻只以原油及大豆為主,卻不難找到新供應商。美國雖然仍掌握了晶片技術,但禁運晶片只能打擊華為的手機業務,依然無法遏止其5G的發展。而且,華為近來已能生產完全「去美國化」的新款手機,在晶片技術上正急起直追。此外,美國掌握了晶片技術,中國卻抓住了稀土,依然保持了鬥而不破之局面。

儘管中國這張「中期成績單」出爐後,足可證明中國「成績亮麗」,可以好整以暇的與美國周旋,但中國政府卻無半分驕縱的態度。正如中國政府發言人指,貿易戰始終沒有贏家,世界各國要和平發展,只能透過對話來解決分歧。

就中國而言,長遠來說,國家主導的國際貿易,又能否持續下去呢?新增貿易產生之盈利,又是否令人滿意?貿易條款是否對中國有利?新貿易夥伴的信譽又如何?國家主導發展,又如何避免「國進民退」之情況呢?政府及國企又如何方能「藏富於民」?一切仍需繼續觀察下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國的軍方連續多日在台灣周邊進行軍演,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令美方重新考慮是否撤銷部分中國貨關稅的提案,未必在短期內有決定。
    消息人士指財長耶

    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