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書法與雕刻結合 手雕圖章的藝術

2020-01-10
 
AAA

4139925d-00d4-41a4-a309-3cc258337c89.jpg

數十年前的香港,不少人都會用圖章來代替簽名,印章雕刻技藝結合了書法的筆意與雕刻的刀藝,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傳統手工藝」項目之一。

印章以古以來被用作取信之物,可以替代簽名,於文件上表示鍳定或簽署,因此也是身份與權力的象徵。早期以壽山石為材質,及後浙江青田石及內蒙巴林石同樣常見。除此之外,還有水牛角、黃牛角、象牙、黃楊木;玉則是較古舊的材料,雕刻時需慢慢敲鑿。

xiayuanhang_a38d8947b55a7bb9dcee7df227699e09.jpg

xiayuanhang_426ac771e0894d0e9f0dcdac2576bc44.jpg

從工場訂購回來的石頭凹凸不平,雕刻前要用砂紙磨平表面,之後在石頭的雕刻面畫上十字作平衡點,方便雕刻,完成雕刻後要「印沙」,用圖章染上印泥。字型方面,則有篆書,隸書、楷書、草書,當中用於字畫署名的大部分是篆書。

香港圖章行業的高峰期在1960及1970年代,中環文華里、旺角、佐敦及灣仔等都有不少圖章檔。當時的圖章技藝會以家族傳承的方式、亦會以師徒形式傳承。手雕圖章師傅除了需要練習雕刻不同的字體,還要以鏡練習書寫倒轉字,花上至少三年才能練出一身好技藝。

xiayuanhang_842f85cfcc1f859ae6b075aa43d68b2b.jpg

不過80年代起,機製原子印和電腦圖章製作的出現令行業漸趨式微,但至今仍有不少客人會特地拜訪從事傳統圖章製作的工匠,訂造「字畫章」、或作藝術收藏。為了迎合客人,有圖章師傅更會在圖章上刻上詩句、圖案,甚至英文字,以增加生存空間。

xiayuanhang_487029d8029eabd16b63192dc9608a0b.jpg
渣打銀行2010年版100元紙幣紅印圖案採用十五疊篆的獨特設計。

延伸閱讀
  • 部分本土派有意宣揚「港語」此一概念,或者有意識地排拒大陸用詞,以此製造文化上「中港區隔」,這是一個問題;部分人因為本身中文水平不濟,於是胡亂把一些古而有之,或者是香港特有的法律中譯詞,視為大陸借詞而加以排斥,是另一個問題,兩者或許有共通點,但又不能視為完全等同,應該加以區別較佳。

    陳凱文  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