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向鄧小平取經,解決香港問題關鍵在人

2020-04-13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564.jpg

網上圖片

研究香港問題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那就是鄧小平,了解他當年對香港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手法,有助於釐清當前香港紛亂的局面。哈佛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教授撰寫的《鄧小平時代》,已經出版多年,不過筆者最近才有閒暇靜下心來仔細閱讀,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書中有專門的章節探討香港回歸問題,篇幅雖然不多,但是內容卻很豐富。為了順利推動香港回歸,當年鄧小平的許多做法,至今看來依然很有借鑒意義,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用人,而回歸後很多問題的病根就在於沒有用對人。

《鄧小平時代》出版於2011年,當時香港還沒有發生反國教、佔中、旺暴和去年的反修例動亂,但書中已經明確指出:通過「民主」改革削弱政府的權力,是英國留下的一顆「毒丸」!這顆「毒丸」主要的製造者彭定康出任末代港督時,鄧小平由於年事已高退出政壇,否則以他一貫以來對英國的強硬態度,必然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經過多年的不斷發酵,這顆「毒丸」已經充分顯示了它的威力,但是應該如何「解毒」,書中沒有給出答案,因為這已經不是鄧小平的責任了。

不過,鄧小平解決香港問題的智慧還是很值得參考的,他作重大決定之前必須對問題有充分的了解。雖然中共早就在香港派駐了大量人員,但他們提供的都是一些錯誤和偏頗的信息,根本毫無參考價值。鄧小平一向認為工作能不能做好關鍵在於人,於是他撤換掉工作不力的人員,改派許家屯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以了解香港真正的情況。許家屯也不負期望,他深入香港各個階層和領域,與本地人真誠交流,不但掌握了全面、準確的信息,而且還改變了港人對中共的觀感,為順利回歸立下功勞。

那麼回歸後中共駐港官員的表現又如何呢?從結果看已經不言而喻。港人現在對北京的觀感,甚至不如改革開放之前。中央駐港機構的改革,並非僅僅更換一兩個高層就能解決多年積累的問題。

鄧小平一貫強調培養接班人,他八十年代初就要求香港各界領袖推薦一些有前途的愛國青年,以確保在回歸後有足夠的可靠人才落實港人治港,實現政權的平穩交接。在回歸之初,確實有一大批人才參與到香港的建設之中,董建華、梁振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現在還有嗎?香港政界已成為一個熱廚房,大家都愛惜羽毛,根本就沒有什麼人願意摻和進來,結果只能繼續任用原來港英培養的反骨公務員。至於未來的接班人更是看不到,只有一些溜鬚拍馬以愛國名義撈好處之人,香港的明天實在令人擔憂。

《鄧小平時代》的其他內容一再反映出鄧小平的用人之道,那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對於人才放手讓其發揮。眾所周知,鄧小平的政治風格是抓大放小,即只關注一些原則性的大政方針和關鍵崗位的人事任免,對一些太過技術性和細節的問題,他都是放手讓下屬去解決,並不怎麼過問。現在很多人都能提出一大堆香港的問題,諸如司法、教育、輿論等等,這些確實都是問題,但不過是些技術性問題而已,並非無法解決,只是無論中央還是香港都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人才,這才是當前最大的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對於英國等國通過舉辦所謂「香港媒體自由」活動,肆意就香港特區保障包括新聞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的情況大放厥詞和汙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特區政府強烈譴責及反對有不同海外機構和媒體就涉及黎智英的相關案件所採取的執法行動及法律程式,作出誤導言論和抹黑,認為有關言論是對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和香港特區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作出公然的政治干預」。

    楊莉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