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開篇的話:回歸「一國兩制」的初心

2020-04-18
 
AAA

7766f10bb14d4121f1bafc2d10f19220.jpg

「一國兩制」漫談(1)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一個樸素的真理。香港「一國兩制」遭遇種種衝突和挑戰,最根本的原因是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發生扭曲,偏離了它的初心。因此,尋根溯源,回歸初心,對於今日之香港很有必要。

歷史的時針撥回到1950年。解放軍吹響「解放全中國」的號角,揮師南下,風捲殘雲,卻在深圳河畔勒住戰馬。以戰爭的方式趕走英國殖民統治者,復疆雪恥,沒有人懷疑解放軍的戰鬥力。但中共中央定下了「長期打算」的方針,香港問題暫時擱置。歷史證明,這個方針是英明的。後來在新中國被西方長期封鎖的年代,香港成為中國與外部聯繫的通道。再後來在內地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香港又成為助力國家發展的重要引擎。

事實上,中國政府解決港澳和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意志從未動搖。需要考慮的不是要不要統一,而是以什麼方式統一,哪種方式代價最小、能讓更多的人接受。鄧小平講得很清楚,「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用什麼方式才能解決香港問題,用什麼方式才能解決台灣問題。只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香港後,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

什麼才是「適合於香港的政策」呢?經過深思熟慮,鄧小平開創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從而為中國也為國際社會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而又可行的方案。這是中國對國家治理模式的大膽探索,對人類政治文明的巨大貢獻。

「一國兩制」最初是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的,卻首先在香港落地,這是歷史的機緣選擇。回歸20多年來,「一國兩制」由構想變為現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香港整體上保持了繁榮穩定,證明「一國兩制」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1997年美國《財富》雜誌曾斷言「香港已死」,十多年後不得不承認「我們錯了」。

作為一種新模式,「一國兩制」在實踐中遇到衝突和挑戰在所難免。習近平主席說:「一個不知道自己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回溯歷史有助於解釋和解決今天的問題。比如,為什麼選擇「一國兩制」而不是「一國一制」?為什麼是「行政主導」而不是「三權分立」?為什麼說中央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香港回歸後什麼都沒變嗎?2047後還有「一國兩制」嗎?等等。這些問題搞清楚了,澄清似是而非的誤解和混淆視聽的曲解,就知道該堅持和完善什麼,該糾正和摒棄什麼,「一國兩制」之路就會行穩致遠,越走越寬。

大道至簡。讓我們一起步入系列漫談,梳理「一國兩制」的脈絡,重溫「一國兩制」的初心。

 

(本文原文發表在英文《中國日報》上。未完待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對於英國等國通過舉辦所謂「香港媒體自由」活動,肆意就香港特區保障包括新聞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的情況大放厥詞和汙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特區政府強烈譴責及反對有不同海外機構和媒體就涉及黎智英的相關案件所採取的執法行動及法律程式,作出誤導言論和抹黑,認為有關言論是對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和香港特區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作出公然的政治干預」。

    楊莉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