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為什麼選擇「一國兩制」?

2020-04-18
 
AAA

678.jpg

--「一國兩制」漫談(2)

為什麼選擇「一國兩制」?還有別的制度選擇嗎?面對回歸後「一國兩制」遇到的種種問題,不少人生出這樣的疑問。

九七回歸後,香港可以實行「一國一制」嗎?從法理上講是完全可以的。主權與治權緊密相連,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就意味可以行使治權。按照憲法,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執政半徑理所當然覆蓋香港。因此,如果在終結港英管治後徹底「另起爐灶」,把內地的制度引入香港,像管治內地省市那樣管治香港,是完全符合主權原則和國際慣例的。

但中央政府沒有那樣做,而是把香港設立為特別行政區,以授權的方式,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為此,全國人大專門制定了香港基本法,對中央與特區關係以及特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作出明確規定,並承諾50年不變。

為什麼可以「一國一制」卻要「一國兩制」?這是「充分照顧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鄧小平語)作出的政治決斷。這個決斷各方都能接受,它的根本出發點,就是最大限度保留香港的特色和優勢,令香港在回歸後繼續保持繁榮穩定。

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給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講過一個「茶壺的故事」。話說一位老太太把家中一把上百年的紫砂壺拿到市場去賣,開價5錢銀子。一位買主很懂行,見壺內有茶山(經年歷久形成的茶垢),知道是難得的好東西,願出價三,隨後回家去取銀子。老太太心想,一把舊壺給這麼多錢,裡面有垢實在不好意思,於是就把茶山刮淨了。稍後買主回來,一看茶山沒了,掉頭就走不買了。這個故事意味深長,道出了中央對香港價值的珍視,可以從中體會「一國兩制」的良苦用心。

打個比方,香港好像一個遊子,離家太久了,疏離感是難免的,對家裡的規矩和粗茶淡飯難以適應。因此,保留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既是大多數港人所願,也與中央考慮香港問題的出發點相契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已經是區域性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獨特的營商環境、法治規則和國際聯繫,是任何一個內地城市都不具備的。如果實行「一國一制」,中國只是多了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內地式城市,卻可能失去一顆獨具特色的「東方之珠」。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改革開放後,香港以其獨特的優勢,助力國家發展,彌補國家短板,發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保留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僅有利於香港繼續繁榮穩定,也可以令香港為國家未來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可謂利國利港,一舉兩得。用鄧小平的話說,「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很重要的一個內容」。

 

(本文原文發表在英文《中國日報》上。未完待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對於英國等國通過舉辦所謂「香港媒體自由」活動,肆意就香港特區保障包括新聞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的情況大放厥詞和汙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特區政府強烈譴責及反對有不同海外機構和媒體就涉及黎智英的相關案件所採取的執法行動及法律程式,作出誤導言論和抹黑,認為有關言論是對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和香港特區法院行使獨立審判權「作出公然的政治干預」。

    楊莉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