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拿出魄力興建公營房屋

2020-04-24
劉瀾昌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
 
AAA

6755.jpg

新冠肺炎發生以來,香港特區政府應對基本合格,大體上控制住疫情的傳播管道,尚無大規模社區爆發,而發生的個案也遠低於同類城市以及非典時期的香港。對於疫情帶來的次生性經濟和民生問題,港府的應對也中規中矩。可惜的是,港府沒有展示更大的膽識和魄力,將危機轉化為新的發展機遇。

疫情在去年暴亂之後接踵而來,失業問題進一步惡化,房屋問題重新浮現,政府應該喊出「開工、開工、再開工」的口號,在開發土地及建造公營房屋這個關鍵點上着力,既紓解失業壓力,又緩釋社會基層尤其是青年人因「上樓難」和「置業難」而長期積累的強烈怨氣,從而把應對疫情和化解香港社會的結構性矛盾結合起來。

派糖不如興建公屋

2019年發生黑色暴亂後,港府本來應該學習「六七事件」後英國殖民政府實行的十年建屋計劃,推出類似震撼性的舉措,重新提高施政威信。然而,一遇到土地房屋問題,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就手軟,顧慮重重,新財政預算案發表前後主要官員對此都沒有太多談及。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多項派糖方案,包括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發放一萬港元現金;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寬免住宅物業全年差餉等,涉及900多億元。預算案還推出12項「撐企業、保就業」措施,包括特惠低息貸款、寬減百分百利得稅等,共計183億元。也就是說,政府在抗疫臨時措施上立馬就花了過千億元。

至於土地房屋問題,預算案只是寥寥幾筆帶過。政府希望「明日大嶼」的幾億港元撥款早日通過,以及「會儘快爭取撥款開展龍鼓灘填海計劃及重新規劃屯門西的研究,共涉及約440公頃土地,以發展工業及住宅等用途」。這些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舉措。面對解開香港當下重大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的關鍵鑰匙,港府怎能這樣掉以輕心呢?

特區政府去年不恰當地推出修例案,被境內外強大的反對勢力抓住機會,掀起一系列合法與暴力抗爭,使香港一直陷於管治危機之中,政府的威信跌入回歸以來歷屆政府的最低位。故此,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不派糖是過不了關的。然而,如果香港有一個強勢政府,儘管坐擁近萬億的財政儲備,其實還是不應該採取如此下策。現在將本可專門建設幾項重大工程而有良好社會效益的資源分散使用了,等於將錢撒進了大海。雖然某些經濟學家說,派錢可以刺激疫中及疫後消費,但實際上香港絕大多數市民不缺這點零花錢,派糖消費的效益遠不如集中做大型基建投資。派糖只是一個政治決策而不是經濟決策,得來的掌聲只是臨時的,失去投資時機則可能帶來無盡遺憾。港府恰恰就是缺乏新的產業政策,缺乏大手筆的土地房屋政策。

港府面臨多方面挑戰

香港遭到多重不利因素疊加打擊,未來經濟形勢惡劣,這已是社會各界共識。第一,黑色騷亂已使香港去年下半年出現負增長,財政年度更是十多年來首次出現赤字。香港在世界經濟自由度指數排行榜上25年來首次失去全球首位,最新排名跌至次席。第二,新冠疫情持續,外國輸入接踵而來,對本港經濟的打擊比2003年非典時更為嚴重,多個行業的中小企業正承受生意斷崖式下跌的壓力,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各方預料經濟恢復也比2003年困難得多。第三,最新失業率已惡化至3.7%,創下逾九年來的最高紀錄,其中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失業率升至6.1%,為十年來新高,預計仍會持續攀升。香港總就業人數從2018年底的387.26萬人,降至去年9至11月的383.06萬人,銳減4.2萬人,加上每個月新增逾3,300就業人口,估計去年首十個月流失了逾7.5萬個就業機會。在因多重因素造成的經濟衰退期,這批失業人口難以在短期內找到養家糊口的機會,失業很可能長期化。

最可怕的是,不斷攀升的失業率造成各種社會問題,與仍在繼續的暴亂及9月立法會選戰糾纏在一起,勢必形成更大的反政府動能。反修例運動以意識形態分界,反政府的為黃色人士,支持政府的為藍色人士。然而,疫情造成的經濟和失業打擊不分黃藍,會有不少藍色的老闆和基層員工,都會捲入倒閉和失業大潮中。多數基層和中產家庭的資產負債表都會面臨巨大的調整壓力,並投射給政府和建制陣營,轉化為政治壓力,也就會有人加入到反政府行列,甚至可能變為街頭的新生力量,從而削弱建制派的力量而影響立法會的席位之爭。另一方面,新畢業的大學生面臨就業問題,他們原來就強烈反對政府,若然不能迅速找到工作,街頭抗爭自然成為他們的選擇。所以,失業問題也如房屋問題一樣,最終成為政治問題。

興建公屋刻不容緩

問題是如何做?政府的救濟和派糖,都是杯水車薪;對老闆進行道德喊話,呼籲勞資合作,共度時艱,作用會有,但是絕對有限。至為關鍵的是,政府要有為,要揚棄過去「小政府」觀念,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香港在大型基建投入方面還存在空間,而最大的項目則是趁機上馬大量公營房屋工程。最有震撼效果的,如同當年英國殖民政府的十年建屋計劃一樣,自然就是當下拍板收回土地,興建包括廉租屋和居屋在內的公營房屋。這樣做一舉兩得,首先創造就業機會,緩解當前失業問題;其次,也回到解決香港「上樓難」和「置業難」結構性矛盾的軌道上。

「上樓難」和「置業難」,是引發去年反政府運動的基礎性原因之一。香港置業之難冠絕全球,「需不吃不喝20年」。去年6月12日,也就是在示威者發起再一波衝擊之日,是最新一期居屋申請的截止日。入夜之後依然有數十人排隊,晚上7時截止申請最後5分鐘還有兩人在關上玻璃門前1分鐘飛奔趕到,最終成功交表,有一人則遲了半分鐘而吃閉門羹。政府當天累計收到近30萬份申請,比上一期多出8.8%,再創新高。這一期居屋合共4,871伙,中籤幾率是1.6%,如同買六合彩。至於公屋輪候則再創新高,約有15.02萬宗一般公屋申請,非長者一人申請個案約11.75萬,兩者合計達26.77萬宗。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去年5.3年增至5.5年,政府「3年上樓」目標早成泡影。「26萬人排隊上樓」以及「30萬人遞表抽居屋」,這些狀況顯示出港人無法量度的怨言、不滿以至憤懣和戾氣,他們中有大量年輕人,是數十萬示威者中最激進的分子。

粉嶺高球場是當前最佳抓手

做麵包要有麵粉,蓋房要有土地,但當下政府沒有建屋的土地,地從何來一直困擾特區政府。最近政府公布多項新界覓地建屋計劃,但都是五六年之後才能落地,始終遠水不解近渴,唯粉嶺高球場可即收即開工。政府接納土地小組的建議,僅發展32公頃粉嶺高球場,其餘140公頃不收回。實際上,如果政府現在宣布收回整個粉嶺高球場用地,合共172公頃土地,全部用來建公營房屋,其中出租公屋可以達七成或八成,各種類型的居屋達二成或三成。那麼,這必定是疫情中送給香港市民最大、最好的禮物。

有專家認為,粉嶺高球場172公頃土地,可提供近5到7萬個單位住房,投資不到1,000億,政府若把派糖的錢用在這上面,工人馬上有工開,排隊人士很快就可上樓,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政治效益同時拉抬,政府威望立馬上升。

有人擔心目前經濟下行,樓價受壓,因此不能重犯2003年「八萬五」計劃的錯誤。然而,粉嶺高球場建的是公屋,對私樓市場影響有限。再者,當前香港樓價依然是高得不可承受,「上樓難」和「置業難」未有絲毫改變,而增加就業任務也迫在眉睫。可惜,特區政府可能還是當斷不斷。

 

作者為《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本文首發於《天大報告》2020年3月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