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建制泛民未來怎樣走下去?

2020-04-30
郭金鋒
資深傳媒人、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4-29 at 16.11.26.jpeg

自港英管治時代到回歸後成立特區政府,不論是泛民還是建制派,雖然參與政治多年,但兩邊都緊隨著自己的路線,沒有太多空間突破,近年社會環境更令兩股勢力各走偏鋒。從政,最重要的是急市民所急,能夠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成為政治家,對人民有吸引力。在現時的情況下,各方著實應認真想想,今天香港需要的是「攬炒」、DQ議員、為基本法23條立法,還是先處理好疫情,攜手挽救大幅下滑的經濟呢?到底香港人需要甚麼呢?

在議事廳,近年多見的是街市式對罵,假如你問問市民,建制派議員有哪些雋言妙語,精彩演說,只怕難以引述。同樣地,香港眾多的房屋、土地、貧富懸殊、創科等,泛民除了不遺餘力地批評政府外,又有何良策去優化和改善政府施政?

建制派總不能老是試著討好中央、討好政府,又想拿到選票,泛民也總不能事事都反中央,希望來個玉石俱焚。市民期望的是,建制派能夠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保持一國兩制的特色,帶領香港利用好國家的支持,推進大灣區的發展並發揮好執政聯盟的作用。同時,也期望泛民是理想的反對派,在關鍵議題上是其是非其非,給予政府優質的建議和改良方案,但這也要尊重一國。

政治是充滿變數的,幾個月後的立法會隨時迎來一場憲政危機,我們是否準備好這場改變?中央的硬道理放在眼前,各界又是如何應對是好。坊間不少評論員和政客,一是站在中央角度,要盡可能否決非建制過半,另一方則打開口牌,勢必脅持政府,這都不是香港人樂見的。

首先,建制派的元老,特別是曾鈺成、陳婉嫻、李鵬飛等,必須勸停強硬建制一方,停止一些過激的行為,並向中央提出可行的治港方案和建議。同時,泛民和本土領袖也有義務和責任,帶領新人走在對的路上,而不是把議會和選票當成武器。如何善用權力、決定權和人脈,是當下領袖需要思考的事。如果一些從政人士,以為離開了議事廳,就從此退休,他們要想想自己是否真正愛國愛港。

同時,大家都清楚知道中央的權力和能力,但問題是,是否每次都要用盡,每次都要展現最大的力度呢?談了幾十年的軟實力、統戰、廣交朋友等,用在香港卻是越來越不起勁,反之,要不停反覆強調法律,框架和規則,這樣下來,又如何讓本地政治人物發揮?如果議員沒有能力讓人民追隨,信任和追隨,他們無疑只是沒有生命力的木偶。信任是雙向的,如果局勢朝著現行的方向走下去,最終很大可能是自毀長城,而這道牆一破,最終受害的,是絕大多數以香港為家的人和團體。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事先張揚的「立法會好聲音」音樂會,基於社會觀感「現時不宜舉行」而宣布取消。這是合適的決定,也證明社會輿論發揮了監督作用,但願部分心有不甘的議員捫心自問,代議士的本職和正業是甚麼?這不是說不可以公開獻藝,甚至藉演唱為公益籌款,但十幾名議員齊齊化身歌手明星,猶如藝員名伶,這稱「跨界」明顯是過了界,失了分寸也有損本份,何其不智!

    沙千山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