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麟:聶的任命與問責制原意

2020-05-04
朱兆麟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公署ESBN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5-04 at 13.06.40.jpeg

近日聶德權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調任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成為問責制推行以來,首次由非公務員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引起廣泛議論。不少政界以致政府內部人士質疑,此任命是否有違當初《公務員守則》及問責制下規定的原意?

《公務員守則》訂明,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須由公務員轉任,源自高官問責制於2002年設立時,政府為安撫公務員對由外人「空降」領導,以及政治中立的憂慮;而且局長可於委任期滿後返回公務員崗位,即「旋轉門」。問責制方案開始實施時,特首董建華曾到立法會介紹,提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必須從資深公務員中調任,以保證其對公務員體制和運作有充分的認識和瞭解,並可以其行政會議成員身份,把公務員訴求帶入決策層,亦將決策考慮介紹予公務員同事。

由此可見,有關規定的原意主要有三項:公務員體系出身、本身政治中立,以及熟悉公務員制度運作。由資深的高級公務員擔任,顯然是達到這三大原意的理想標準。聶德權加入政府政務職系工作達三十一年,做過十五個不同工作崗位,包括公務員事務局在內的多個政策範疇和部門。正如他早前提及,其過去三年擔任政治委任官員的經驗,有助明白政治委任官員和公務員同事如何「更好地各司其職」,有利其擔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的確是適合的人選,能扮演公務員及政府決策層的橋樑。

故此聶的調任,其實並未違反當初規定的原意。但畢竟其上一個崗位並非公務員,確是不符《公務員守則》字面上規定,故最合適的做法是先作修訂。政府應審視《公務員守則》如何在保留問責制原意下作合適修訂,使日後任命人選時更具彈性。今次任命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出於「未修訂,先任命」,這種不按本子辦事的風格,最容易「好心做壞事」。

WhatsApp Image 2020-05-04 at 10.21.46.jpe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此次傳媒人做政助的風潮是個很好的開始,說明政府明確的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開始找合適的人解決問題。希望入選的各位行家抓緊傳媒人的優勢,在新的軌道為社會做出貢獻。

    路易  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