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漢宗:鄧炳強接受議員質詢不卑不亢據理力爭

2020-05-06
區漢宗
資深傳媒人
 
AAA

257be417-5b48-4e65-b3df-85956e6c9b02.jpg

警務處處長鄧炳強5日出席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交代去年本港治安情況及接受議員質詢。

多名泛民議員關注多名警隊高層涉嫌違規的報導。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指近期報章揭發對於警務處助理處理陶輝及新界北總區警司韋華高,亦牽涉霸佔官地、寓所有僭建物等指控,詢問相關人員是否涉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及會否被停職?民主黨鄺俊宇就質詢鄧炳強曾租住單位被揭發有僭建物,會否向公眾致歉。

鄧炳強稱已知悉涉嫌違規人員,相關部門會進行調查,警方亦會調查相關人員是否違反內部守則。至於他自己曾租住單位被揭發有僭建物。鄧炳強說,2016年已向地產代理了解該單位有無僭建物,他自己亦無察覺,之後一年收到屋宇署信件後已向業主反映,但對方無行動,直至2019年他自己搬出。現時回想可以做得好一點,「我係敏感人物,可以事先找一個專業人士睇清楚……亦可早些搬。」對於犯法的指控,鄧炳強則表示:「如果有任何問題,我絕不逃避。」其實,不僅鄧炳強是敏感人物,警隊所有人員亦是敏感人物,必須嚴於律己,才能維護警隊形象,避免被泛民上綱上線抹黑。

據報陶輝被傳媒揭發僭建後,要求警員拘捕記者,再搜查新聞材料,對此警方要調查事實真相,並公之於眾,令公眾了解相關人員是否違反內部守則,若不符事實應作出澄清,若屬實應作出違紀違規處理,以維護警隊形象。韋華高居住的西貢村屋,頂層單位露台部份及天台有懷疑僭建物,若屬實也應該撤除。但泛民議員上綱上線,指警務處一直縱容警暴、濫權和犯法行為,這無疑是以偏概全,刻意抹黑警方。

平心而論,泛民議員一貫「有口話人無口話己」,實在難以服眾。2010年至2011年期間,本港政壇捲起僭建風暴,多名泛民人士住所被相繼揭發存在違法改建,當中以打著「本土」旗號的議員毛孟靜違法情況最離譜,其淺水灣道寓所被揭發地面車房變住宅,僭建十年至今仍未拆卸還原。鄭松泰租住涉僭建村屋最少近三年,但鄭死撐對寓所天台有人擅自「加蓋」毫不知情。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議員涂謹申、前議員李永達,前議員黃成智等人的辦事處和寓所都有不同程度的僭建;而工黨李卓人、前議員張國柱,街工議員梁耀忠,亦躋身「僭建名冊」;「人民力量」陳偉業更公然霸佔官地。惟事到如今,一眾「僭建泛民」繼續追擊別人放生自己,凸顯他們的操守和誠信大有問題,當局亦應「一視同仁」調查有關人等。

泛民議員於會上處處留難鄧炳強,但他實事求是不卑不亢,以事實對抗歪理。他不點名批評有人以自己利益煽動年輕人犯法,並且將責任推卸予政府及員警,獲取政治紅利,又利用迂迴的方式,令自己不會犯法。

民主黨林卓廷批評鄧炳強「胡說八道」,質疑鄧炳強無證據而作出相關言論,若果警方有證據,為何不以煽動罪拘捕政治人物?鄧炳強反駁,煽動的人正正不會令自己身陷危險,才是他們的惡毒之處,又指不少議員的發言有包庇暴力之嫌,將責任推卸予警方及政府,認為「這些都是活的證據」。

人民力量主席陳志全指警隊在反修例運動中加班費達9.5港元,年度預算大升200多億,人手又增加至近4萬人,認為警隊才是真正獲得政治紅利。鄧炳強隨即反駁:「我們並不想拿OT錢,只要暴徒不出來我們就拿不到,也可以準時下班回家見我們的家人。」

香港今日的局面,歸根究底正是拒絕與暴力切割、死抱暴力的泛民議員所縱容、煽動所造成,泛民議員在當中扮演了「煽暴者」的不光彩角色。去年區議會選舉之前,香港的暴亂全面升級,社會充滿恐怖氣氛,「煽暴者」吃下暴亂的「人血饅頭」,在區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此後「煽暴者」的胃口更大,他們劍指立法會選舉、選委會選舉乃至特首選舉,這才是「煽暴者」更大的政治紅利。

特首林鄭月娥1月16日早上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鄧炳強同日下午出席中西區區議會。鄧炳強在會上多次指警暴不是事實,強調當有暴徒使用暴力時,警察只是維持治安。他又指不使用暴力的示威人士,稱為示威者,但那些打爛街上物品的人,如果不稱為暴徒,不知道可以稱呼甚麼。他又表明,警隊清者自清,不會接受胡亂抹黑及惡意中傷的批評。並特別提到8.31事件,強調港鐵太子站絕無發生警方打死人事件,呼籲勿將8.31死人的假消息傳播。

林鄭月娥當日晚上在facebook發帖,表示非建制派中西區區議員在鄧炳強出席會議上,「用各種手法對處長和警隊作出不實指控、出言侮辱、動議譴責,破壞議會應有的規矩和議員和官員應互相尊重的基礎」,她形容鄧炳強「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是日後其他須出席區議會會議的部門首長一個好榜樣。

事實上,部分部門首長在面對議員質詢時,面對泛民議員的窮追猛打,不管有理無理,不敢是其是、非其非,而是混淆是非徹底繳械投降,形成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局面。鄧炳強5日出席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其「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更上一層樓,為其他部門首長樹立了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